首页>疾病百科> 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治疗

2016-09-04 互联网 A +

  股骨颈骨折是很常见骨折之一,好发于老年,约占全身骨折的3. 58% ,占髋部骨折的54%。由于解剖功能上的特点,骨折不愈合率较一般骨折高,占10%~20%。同时,由于股骨头血供解剖特点,骨折后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的不良后果,其发生率据国内外学者统计高达10%~30% ,故被称之为“尚未解决的骨折”。而传统的中医治疗在骨折的各个治疗阶段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中医辩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

  多见于骨折早期,筋脉骨骼受损,血逸脉外,离经之血失去濡养作用而成为瘀血,瘀为有形实邪,易阻滞气机循行,“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循行无力则推动血液流动力弱,则加重瘀血形成,如此反复,则终成气滞血瘀之证。症见局部疼痛肿胀,屈伸活动不利,若气血瘀滞过久则郁久生热,尚可见红肿发热等。舌质淡红、苔厚,脉弦数。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之症。

  2、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型

  多见于骨折中后期,凡外伤筋骨、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等耗伤气血,肝藏血,且主筋,肾为先天之本,且主骨,若长期耗气伤血,筋骨萎软则可见本型。症见面色苍白,疼痛绵绵,漫肿不散,头昏目眩,少气懒言,食少多汗,且筋骨活动能力减退,屈伸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无力。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之证。

  二、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内服

  对暴力引发的骨折,由于骨折移位较甚,局部损伤后淤血较重,可按骨伤分期分治法原则,辩证施治。

  (1)早期治法

  早期是指骨折1~2周内,相当于炎症期和修复期的第一阶段,以瘀血肿痛为主要病理表现,辨证属气滞血瘀之证,治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具体方药如下: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生地20g、乳香10g、没药10g、血竭10g、白芨10g、三七(冲服)10g、甘草10g。

  (2)中、后期治法

  中、后期指骨折损伤3周后(相当于修复期中、后期),原始骨痂已开始形成,由于骨折早、中期调动了整体的脏腑气血功能,为使脏腑气血趋于平和,促进骨折部骨痂的不断生长改建,故本期治疗以补为主。本期辨证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治拟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具体方药如下:

  黄芪40g、当归20g、熟地30g、川芎15g、白芍20g、鹿胶30g、血竭15g、续断15g、补骨脂10g、骨碎补30g、杜仲20g、枸杞20g。

  2、传统中医操作:

  ① 推拿:

  股骨颈骨折后期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关节僵硬,髋部酸痛无力等,可配合推拿手法,以促进症状的缓解和功能的恢复。在关节部位推拿,能增强肌腱、韧带的弹性,关节周围的血液和淋巴回流,也可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消除滑液的停滞、郁结和关节囊的挛缩、肿胀,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有:髋部推揉法、髋关节痛点揉压弹拔法。

  ②薰洗:

  中后期,为促进关节恢复可行关节熏洗,海桐皮汤:

  组成: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白芷。

  功能:活血舒筋,通瘀止痛。

  以上是股骨颈骨折中医治疗,希望能够给患者提供一些帮助,如果患有股骨颈骨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预防股骨头坏死,必要时手术治疗。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