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百日咳

百日咳的中医辨证治疗

2016-09-04 互联网 A +

  (1)初咳期(风邪郁肺):初起咳嗽,喷嚏,流涕,或伴发热,2~3日咳嗽渐增,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咳声不畅,夜间为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宜肺。

  主药;桑叶10克,桑白皮10克,菊花10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杏仁10克,桔梗6克,贝母10克,前胡10克,蝉衣6克。

  (2)痉咳期(痰热闭肺):咳时连咳持续,咳毕有鸡啼样吸气性回声,必待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才得暂时缓解。咳时弯腰曲背,引颈伸舌,面赤眼睑浮肿,甚或目睛出血,舌下系带溃疡,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泻肺镇咳。

  方药: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川贝母6克,半夏6克,苏子6克,山栀6克,钩藤10克,白僵蚕10克,炙杷叶10克,白茅根15克。

  中成药:鹭鸳咯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3)恢复期(气阴两虚):咳嗽逐渐减轻或见干咳少痰,多汗,舌质红、舌苔光剥或少苔,脉细数;或见咳声无力,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治法:润肺健脾。

  方药:沙参10克,太子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黄芪10克,玉竹10克,天花10克,生甘草6克,杏仁10克,全瓜萎15克。

  中成药:玉屏风散,每次1袋,每日2次。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