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中暑

了解中暑的常识

2016-09-03 互联网 A +

核心提示:了解中暑的常识,你对中暑了解吗?天气越来越热了,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老年和小孩来说中暑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因为他们是夏季中暑的高发人群,中暑后会表现为身体虚弱,没有精神,头昏出虚汗等等症状,是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那么中暑的常识你知道吗?下面有问必答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了解中暑的常识:  中暑一般可以分为:轻度中暑。表现为:出汗增多、口干舌燥、全身疲乏无力、头晕心悸、胸闷恶心、注意力不中等。中度暑较先兆中暑重,除有上述症状外,还有体温上升、皮肤灼热、面色潮红、大量出汗、恶心呕吐、血压略降、头晕等表现。重度中暑表现为:体温明显增高,可达40℃甚至更高,突然昏厥倒地,神志不清;手足痉挛、皮肤干燥无汗或大汗淋漓、血压骤降,如不及时抢救,常有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发现中暑者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救治。  此外,夏天还要注意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中暑是机体热平衡机能紊乱的一种急症。中暑的主要症状根据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热射病——在闷热的教室、房间、公共场所易发生,尤其夏季考场中易发生,初感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快、面红、甚至昏迷。  日射病——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由于日光直接曝晒所致,症状同热射病,但体温不一定升高,头部温度有时增高到39℃以上。  热痉挛——由于在高温环境中,身体大量出汗,丢失大量氯化钠,使血钠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中暑的处理主要是对症治疗,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平卧休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30%洒精擦身降温。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绿豆汤等。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宜穴,同时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转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有问必答网专家提示:预防中暑应做到以下几点:  1.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教室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加强个人防护,戴遮阳帽、饮消暑饮料。  3.有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饮水应以淡盐水为好。  有问必答网专家建议:家中一般要常备一下防暑药:  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主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分为胶囊和口服剂两种,一天服用两次,儿童减半。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清凉油。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有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注意外擦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速用清水冲洗。  人丹。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  六一散。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不是胶囊。  十滴水。适用于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成人每次取十滴水10-20滴滴入一杯白开水中,搅匀服下。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儿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儿生痱子。  风油精。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还可以经常饮用: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冰镇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  有问必答网小编寄语:既然中暑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只有积极预防,才能避免发生中暑,以免影响工作和生活。中暑的病人要注意,中暑后赶紧移到一个通风凉爽的地方,然后再服药休息,方能减轻病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