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风瘙痒的治疗方法

2016-08-31 互联网 A +

  一、内治法

  1、风热血热:青年患者多见,病属新起,症见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甚,皮肤抓破后有血痂;伴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于结;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分析:风热外袭,或血热生风,风盛阻于肌肤,故皮肤瘙痒剧烈;因于热邪,故遇热痒甚;血热生风则皮肤抓破后有血痂;热扰心神则心烦;热邪伤津,津不上承而口干,肠道津亏则大便于结;热移小肠则小便色黄;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

  方药: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血热甚者,加丹皮、紫草以凉血清热;风盛者,加全蝎、防风以祛风止痒。

  2、湿热蕴结瘙痒不止,抓破后脂水淋漓;伴口干口苦,胸胁闷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结于肌肤,化热生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故见皮肤瘙痒不止,抓破后脂水淋漓;肝胆实热则口苦口干,胸胁闷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血虚肝旺:以老年为多见,病程较长,皮肤干燥,抓破后血痕累累;伴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

  辨证分析:年老气血不足或久病耗伤阴血,皆可致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见皮肤干燥、瘙痒;病程较长,反复搔抓,故抓破后血痕累累;血虚肝旺则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为血虚肝旺之象。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药:地黄饮子、当归饮子加减。体虚年老者,重用黄芪、党参以补气;瘙痒甚者,加全蝎、地骨皮以止痒;皮肤肥厚脱屑者,加阿胶、丹参以养血活血。

  二、外治法

  1、周身皮肤瘙痒者:可选用百部酊、苦参酒外搽,每天数次。

  2、皮损有湿疹样变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每天4—5次;苔藓样变者,用黄柏霜外涂,每天3次。

  3、各型皮肤瘙痒:可用药浴或熏洗、熏蒸疗法。如苦参片、白鲜皮、百部、蛇床子、地肤子、地骨皮、花椒等煎水作全身熏浴,或矿泉浴等。

  4、皮肤干燥发痒者:可外用各种润肤膏薄搽。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