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截瘫

截瘫的初步诊断

2016-08-30 互联网 A +

  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截瘫又分为两种:完全性截瘫和不完全性截瘫。对于截瘫是什么,需要我们做仔细的检查和诊断。

  截瘫的检查方法:

  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脊髓的主要功能是大脑皮层对运动、感觉和括约肌三种功能控制,感觉的传人和大小便的控制,截瘫是以主动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一些学者将截瘫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分为四级,便于观察治疗中截瘫的发展和治疗后的效果。

  1级:病人步行正常、自觉下肢有力、检查有或无踢阵挛,跖伸病理性反射阳性。

  2级:病人行走时肌肉紧张痉挛、无力、动作不协调。需要或不需要扶拐能行走,检查肢体有痉挛性轻瘫。

  3级:下肢肌无力不能行走,病人被迫卧床。检查呈现伸直型截瘫,约50%病例知觉障碍。

  4级:病人出现屈曲型痉挛截瘫,50%以上病人知觉障碍,常有褥疮,或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将软瘫也包括在内。

  温馨提示:当不幸患上了截瘫,希望也不要过于伤心,此时更应该做的是打起精神到正规医院去诊治,积极的与病魔做斗争。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提醒广大截瘫患者要慎重,目前,医学上治疗截瘫的方法层出不穷,主要的有:手术、药物、理疗以及神经修复技术等。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