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中暑

中暑的中医辨证治疗

2016-08-30 互联网 A +

  1)暑入阳明致气阴两伤

  症见壮热多汗,口渴引饮,面赤气粗,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洪数,指纹深红,透达气关。

  治宜清泻阳明,益气生津。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人参,生地黄,水煎服。若烦躁明显者加麦冬;欲吐者加姜半夏;大便燥结者加生大黄,玄参。

  中成药可选用益元散,每次6克,每日两次;或避瘟散,每次0.6克,凉开水送服或吸入鼻孔;或十滴水,每次2.5~5毫升,每日两次。

  2)暑犯心包致神昏谵语

  症见猝然昏倒或昏狂谵语,身热肢厥,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洪大而滑数,指纹紫暗,直达命关。

  治宜清心开窍,凉血解毒。取清营汤加减:生地黄,玄参,麦冬(去心),丹参,连翘,金银花,黄连,水煎服,加羚羊角(研细末)冲服。昏狂重者加郁金,石菖蒲;烦渴欲吐者加竹叶;瘀血重者加桃仁,红花。

  中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或紫雪丹3~6克,或无极丸,每次10~20粒,每日1~2次。

  3)暑热亢盛致肝风内动

  症见昏眩欲倒,四肢挛急,头项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志不清。

  治宜镇肝熄风,开窍醒神。取镇肝熄风汤加减:赭石,芍药,玄参,龙骨,牡蛎,茵陈,天冬,生麦芽,甘草,怀牛膝,钩藤,水煎服。四肢挛急者加止痉散;烦热者加生石膏,栀子;烦躁不安或抽搐酌加羚羊角(研细末)冲服;有痰者加天竺黄,胆南星;头痛重者加夏枯草。

  中成药可选用行军散,每次0.3~0.9克,每日1~2次;或通关散少许吹鼻取嚏;或卧龙散,每次0.3克,每日1~2次。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