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体虚受邪为主,由于外因、内因的侵袭引起筋骨损伤,邪毒与气血相搏,结于骨骼,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营气不从、筋骨失养而发病。致病因素的入侵,引起骨骼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病久伤及正气、正不胜邪,导致骨骼局部气血凝滞,正虚邪实的虚实夹杂证。
一、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
证候:骨质增厚硬化,局部疼痛、压痛、不红不热、舌淡红、苔薄、脉弦。
辨析:外感六淫之毒,或病后余毒未清,邪毒侵入导致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可见局部疼痛,压痛;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则肿,故可见骨质硬化增厚,肿块固定、不红不热,舌淡红、苔薄、脉弦乃气滞血瘀之象。
2、正虚邪实
证候:病程长,骨质硬化区有小而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局部疼痛、压痛,并且有轻微的红热之症。
辨析:正气虚弱不足以抗御外邪,病程长久不愈,并出现骨质破坏;局部红热疼痛乃是毒邪化热之象。
根据致病因素引起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病久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的病机特点,可采用行气活血通络,恢复气血通畅运行,扶助人体正气,托毒外出,促使疾病全愈。
二、辨证选方
1、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通络,佐以解毒。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桃仁10g,红花6g,当归12g,川芎9g,赤白芍各9g,金银花15g,贝母10g,天花粉10g,连翘9g,玄参10g,生草6g。
2、正虚邪实
治法:清热托毒,佐以活血。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2g,野菊花12g,蒲公英15g,生芪9g,当归12g,山甲10g,角刺15g,丹参20g。
三、其他疗法
1、外治法:可选用拔毒生肌散局部外敷,或用阳和解凝膏掺蟾蜍丸末,外敷局部肿硬处。
2、手术疗法:可行局部切除增厚的骨皮质或在增厚的骨皮质钻孔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