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高血压

高血压的新的治疗方向

2016-08-28 互联网 A +

  由于高血压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大,高血压发病也越来越年轻化。因此高血压有没有完全根治的可能以及高血压未来的治疗方向成为不少人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高血压治疗的趋势及新视点吧。

  一、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家测血压的综合参数是启动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步骤

  人们长期采用诊室血压进行血压监测,但诊室血压不能反映夜间高负荷血压(非杓型血压)、凌晨高血压及白大衣高血压,而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及冠心病的患者中有更多的凌晨及非杓型高血压现象。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中应重视将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及家测血压相结合,特别是合并冠心病、脑卒中及糖尿病的患者,更需要这种综合的血压测量。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及较高的谷峰比值,在常规情况下能够较好地控制全天血压,并遏制凌晨的血压升高。

  二、 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中应注重药物的抗动脉硬化及血管保护作用

  高血压的本质是一种血管性疾病,高血压导致的血管损害是以动脉硬化为主体的病变,血管平滑肌增殖,管腔狭窄及血管腔壁比例增大。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不但在降低血压的幅度方面有所区别,而且在改善血管结构及功能方面也有所不同。近年的研究证实,长效CCB降压疗效明确,同时抗动脉硬化效果优于血管紧张素还原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而在改善血管腔壁比例方面,长效CCB、ACEI和ARB明显强于传统的β受体阻滞剂。

  在2006年ACC年会新公布的CAMELOT亚组分析中,收缩压

  三、 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既要注意降压药物的达标能力,又要考虑药物对已损伤器官的逆转,合理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有利于心脑血管事件的进一步降低

  临床研究显示,老年高危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较高的大动脉顺应性及大动脉弹性下降,这些患者在降压的同时应注意动脉弹性的改善。反映大动脉弹性减弱的指标以PWV增快及主动脉增强指数(AI)增加最为常见,主动脉脉压(中心动脉脉压)的降低,可以部分反映药物对动脉弹性的改善程度,所以,在高血压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也应当注意降低中心动脉压这一环节。

  近期公布的ASCOT-CAF?魪研究证实,以长效CCB为主体的治疗方案与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体的治疗方案相比,对周围动脉(肱动脉)压的降低是一致的,但对中心大动脉收缩压的降低,却出现4.3 mmHg的差别,长效CCB治疗组中心动脉压降低幅度更大,同时一级和二级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更低。提示长效CCB氨氯地平为基础联合ACEI的治疗方案,在改善血管结构及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鉴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更多的大动脉弹性异常,对这一群体的高危患者采用以长效CCB为基础联合ACEI或ARB的治疗方案可能更有利于血压的进一步达标及大动脉弹性的改善。

  高血压病虽然可怕,难以根治,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人类的毅力是坚强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科技被应用于医学研究,我相信治愈高血压将不再是梦,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将受到福音。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