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道中暑的病因,到巧妙的避免中暑情况的发生,似乎中暑的几率已经大大的缩小了,但是,当我们做好这些防止中暑的措施后,我们还是中暑了,那该怎么办其实就算中暑过后,我们也要一套合理的急救方案,下面列举了3中降温方法,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对症下药,轻松解决中暑难题。
1、物理降温。
为了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
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浴、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 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
2、药物降温。
3、对症治疗。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休克用升压药,心力衰竭用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疑有脑水肿患者应给甘露醇脱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需要时加用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热射病患者的应用尚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高温引起机体的应激和组织反应以及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发生继发感染。
合理运用相关知识,从预防到急救,合理的流程,能够让大家,在夏季作业时,服下了一颗定心丸,上述的一系列关于中暑的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防暑解暑有所帮助,当中暑后不要慌张,以最优效率来帮助别人解决中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