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疼痛是什么?

2016-08-25 互联网 A +

  疼痛通常由伤害性刺激引起  伴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一种感觉  刺激可来自外界而作用于体表  如外物打击或极端温度的接触  这种感觉定位准确  通过游离神经末梢经特定神经通络上传脑部  刺激也可起自体内  经内脏神经的传入部分上传  其定位较模糊  在成人  疼痛还常由于心理原因引起  而无明显直接的物质原因  一般说  疼痛易受注意  暗示和期待等心情的影响;一个人的既往经历和当时的情境均给疼痛带来很大变异    疼痛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疼痛是象征危险的信号  促使人们紧急行动  避险去害  在医学上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  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  另一方面  在不影响对病情的观察的条件下  医生有责任帮助病人消除疼痛  因而无论是麻醉止痛还是一般镇痛措施  都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疼痛的性质和分类:

  疼痛的性质有时极难描述  人们通常可以指出疼痛的部位和程度  但要准确说明其性质则较为困难  人们通常是用比拟的方法来描述  如诉说刺痛  灼痛  跳痛  钝痛或绞痛  疼痛可以引起逃避  诉痛  啼哭  叫喊等躯体行为  也可伴有血压升高  心跳加快和瞳孔扩大等生理反应  但这些均非为疼痛所特有  疼痛作为感觉活动  可用测痛计进行测量  身体可认知的最低疼痛体验称为痛阈  其数值因年龄  性别  职业及测定部位而异  疼痛作为主观感受  没有任何一种神经生理学或神经化学的变化  可以视为判断疼痛特别是慢性痛的有无或强弱的特异指征    疼痛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患者的主诉  根据痛源所在部位可将疼痛分为头痛  胸痛  腹痛和腰背痛等  但有的内脏疾病刺激由内脏感受器接受  由交感神经纤维传入  经交感总干  交通支进入脊神经后根及脊髓后角感觉细胞  相应该节段的皮肤出现疼痛  亦即疼痛部位不在痛源处而在距离真实痛源相当远的体表区域  这种疼痛称为牵涉痛  如心绞痛的疼痛常放散到左肩  臂和腕  根据疼痛出现的系统  可将疼痛分为皮肤痛  神经痛等  其中中枢神经结构损害引起的疼痛称为中枢性疼痛  根据出现的时程和程度  疼痛亦可分为急性痛  慢性痛和轻  中  重痛等  根据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区分出炎症痛  癌痛等  有的截肢患者  甚至先天缺肢畸形的患者仍可感到自己不复存在的或根本未曾有过的肢体的疼痛  这称为幼肢痛  极度抑郁的人以及某些精神分裂症或癫痫症患者的疼痛可能是其幻觉症状之一     疼痛的防治:

  疼痛理论机制研究的每一进展  均给疼痛的防治实践带来新的策略和措施  任何减弱细纤维传入和(或)加强粗纤维传入的措施均有助于治疗或缓解疼痛  除用传统局麻药封闭或阻断传入通路的细纤维活动外  推拿  按摩  热疗  电疗等物理疗法也可缓解疼痛  针灸和轻度电刺激神经等疗法  在疼痛特别是慢性痛治疗上已被广泛应用    药物治疗中  除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和与阿片受体结合的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等常用于止痛外  一些非固醇类抗炎药也已开始应用  参与下行抑制通路的  -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以及某些多肽等的发现  也为疼痛控制提供了新的应用前景  基于心理因素在疼痛产生与防治上的影响  安慰剂  催眠  暗示  松弛训练和生物反馈等加强正性情绪活动等心理疗法  以及其他增强信心和减轻恐惧的任何药物或处理  均有助于缓解或减轻疼痛  甚至分娩的喜悦  注意的集中  激烈的战斗  以及某些特殊的仪式  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的感觉和痛苦  在一些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的永久性破坏或中断疼痛上行解剖通路的外科手术疗法  很难达到长时缓解疼痛的目的  外科医生因而日益倾向于非损伤治疗  用仪器对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的有关部位(如粗纤维在其中上行的脊髓后索)进行电刺激  这种刺激疗法可产生令人鼓舞的效果     由于疼痛对身体健康具有防御和保护意义  并非一切疼痛都是严重疾病的后果  因此并非所有疼痛均须止痛  对于如果消除疼痛  疾病确诊便会产生疑问的病例  在确诊前不应轻率地使用镇痛药  为了解除长期迁延的慢性痛的痛苦  病人也宜首先建立战胜疼痛的信心  学会在疼痛和痛苦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正常生活乃至维持工作的艺术  必要时配合适当的休息和物理疗法  体表结构的浅表性疼痛  一般用非麻醉性止痛药即可缓解  躯体深部痛以及内脏痛常需使用成瘾性较弱的人工合成镇痛药  如哌替啶  晚期癌症所致的顽痛常不得不求助于止痛作用最强的吗啡  此时不必顾及其成瘾性;必要时亦可采用止痛性外科手术  对于精神紧张或心理因素较强的疼痛患者  可应用镇静药和配合进行心理疗法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