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肺水肿

治疗肺水肿的方法

2016-08-25 互联网 A +

  肺水肿需要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迅速减低肺静脉压及维持足够的血气交换,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治疗措施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病因及诱发因素。

  1、一般措施

  采取半坐位,两下肢下垂,必要时四肢交替束缚止血带,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治疗时需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补液,有条件者用漂浮导管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或肺动脉舒张压,以免误输大量液体进入肺循环,加重肺水肿。除有低蛋白血症外,一般不宜输血清白蛋白或高分子右旋糖酐等胶体溶液、以免妨碍水肿液的回吸收。

  2、氧疗及改善气体交换缺氧

  是急性肺水肿时存在的严重病理状态,又可促使肺水肿进一步恶化,因此纠正缺氧至关重要。只有缺氧(PaO2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镇静剂、血管扩张药、利尿剂、强心剂、氯丙嗪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六类。

  (1)镇静剂

  一般情况下,急性肺水肿需及时应用镇静剂十分重要,效果肯定。但对有呼吸抑制者、休克者或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水肿病人禁用,对神经性肺水肿者应慎用。临床常用吗啡或哌替啶。吗啡的作用原理可能为:①扩张体循环小静脉,增加静脉血容量,减少右心回心血量,降低肺循环压力、左心房压力及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减轻心脏前负荷。②抑制交感神经,使体循环小动脉扩张,动脉压降低,减轻心脏后负荷。③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和肺反射,使呼吸频率减慢,并通过减弱过度的反射性呼吸兴奋性,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气促和窒息感,并促进肺水肿液的吸收。④由于中枢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病人的恐惧,解除焦虑,减少烦躁,降低氧耗,减轻心脏负荷。一般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或将其稀释于10%葡萄糖液100ml内静脉滴注、亦可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或静脉注射,以代替吗啡。

  (2)血管扩张药

  急性肺水肿时,经常用的血管扩张药有硝普钠、酚妥拉明、硝酸盐制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类、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和胆碱能阻滞剂。

  (3)利尿剂

  立即选用作用快、效果强的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20~40mg或利尿酸钠25~50mg,静脉注射。可在短时间之内排出大量水、钠,对于降低肺毛细血管压和左心室充盈压、缓解肺水肿有效,特别适用于高血容量性肺水肿或心源性肺水肿。但对于肺毛细血管壁有明显破坏、通透性增加的肺水肿,因有大量液体渗漏而出现血容量不足时,利尿剂会造成血容量的进一步下降,影响心排出量,故一般不宜使用。必要时可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可收到一定效果。使用利尿剂,应防电解质紊乱。

  (4)强心剂

  本组药物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减慢心室率及增加利尿效果等,达到治疗急性肺水肿之目的。主要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尤其适用于急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诱发的肺水肿。一般可用毒毒毛花苷K(毛旋花子苷K)0.25mg或毛花苷C(西地兰)0.4mg,溶于葡萄糖液20ml内静脉缓注。必要时4h后可减量重复使用。若快速利尿剂治疗奏效,就无须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三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不宜应用洋地黄,否则会增加右室输出量,加重肺淤血和肺水肿。

  (5)氯丙嗪

  该药有阻断中枢及周围血管α-肾上腺受体的作用,可扩张静脉系统,降低心脏前负荷;直接作用于小动脉管壁平滑肌,扩张小动脉,因此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效应。本药的镇静作用可使病人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使机体的代谢和氧耗降低。从而显示其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作用。开始剂量12.5m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内,于15min内静注,继以50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150ml内,静脉缓慢滴注;或用12.5mg肌内注射,每6小时1次,以巩固疗效。但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以防不测。

  (6)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刺激细胞代谢,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有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强细胞内线粒体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使心肌细胞对缺氧及抗毒素能力增强;此外可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肺泡内压而改善通气;增加肾脏血流量,降低醛固酮及利尿激素的分泌而促进利尿。常用剂量为氢化可的松400~800mg/d;或地塞米松30~40mg/d,连续2~3天。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