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性瘫痪除了内服中药外,还有外治方法,比如针灸、推拿按摩及拔罐治疗。下面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疗法:
一、针灸
1、体针
主穴百会、大椎、肾俞、肝俞、脾俞、足三里、关元。智力低下加四神聪、印堂;下肢瘫痪加环跳、秩边、阳陵泉;腕下垂加外关、阳池。足内翻加绝骨、昆仑。足外翻加三阴交、太溪。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4~5个,予补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每日1次,2~3月为1疗程。停1~2周后,可继续第2疗程。
2、头针
主取运动区,可酌情配取语言二区、三区,视区,平衡区,舞蹈震颤区等。用26或30号针,快速捻转针柄,每分钟200次,持续2~3分钟,留针5~10分钟,再重复上述治疗,捻针2~3次,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治疗中应注意严格消毒,避免头皮感染。
二、推拿按摩
头部选百会、印堂、太阳、风池穴,上肢选肩井、曲池、尺泽、合谷穴,下肢选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太溪、太冲、昆仑穴。失语加哑门、天柱穴。舌斜视加睛明穴,此外必须加推督脉。施术顺序为四肢、头、脊柱。手法宜平稳,由轻渐重,以不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为要。一般先用摩法,逐渐改用揉法、滚法,推四肢时,由肢体远心端逐渐推向近心端。每次15分钟,隔日1次,3月为1疗程。
三、拔罐
拔罐是一种良性刺激性整体疗法,出血,溶血和血液被吸收的过程,能对机体产生良性刺激,通过皮肤神经感受器向心性传达到大脑皮质,产生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从而加强大脑皮质对身体各部位的调节。根据中医理论,因罐法和配伍不同,分别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温固阳气、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清热泻火等功效。
脑性瘫痪的拔罐部位多以腰背腧穴及督脉为主,取肩井、曲池、肾俞、环跳、承山,两侧交替,隔日一次,每次拔3~5min 。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