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热,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应按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的治疗原则来处理患者。发热患者应行肺部和鼻窦的检查,包括X线片和CT扫描。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不常见,一般来说,只有当患者有遗传性疾病,又或者在后期的生活中,脊椎受到了损伤,才会出现这个症状,有问必答网专家指出,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比较难以治疗,但还是有一些治疗的方法的,下面就是相关的介绍。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儿再障治疗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支持疗法,治疗感染,其他保护措施等几种,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进行选择。
第一,治疗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热,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应按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的治疗原则来处理患者。发热患者应行肺部和鼻窦的检查,包括X线片和CT扫描。肺部和鼻窦感染者,常存在真菌感染。一般抗生素推荐联合应用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有培养结果后,依药敏情况再选择针对性抗生素。
第二,支持疗法
输血以能改善患者贫血症状,缓解缺氧状态为宜,无需将血红蛋白水平纠正,至正常值。一般在Hb<60g/L时输注,或伴有难以耐受的贫血症状。尽量输注输红细胞,全血无红细胞时可以考虑,具体量随病情而定。即使再障患者白细胞,或/及血小板数减少,其贫血都应该输浓缩红细胞,而不是输全血。有发生心力衰竭风险者,控制输注速度,2~4小时予以1个单位红细胞,可适当予以利尿剂。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应输注经辐照后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第三,其他保护措施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发生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重型再障患者,由于严重,和长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以发生致命性的曲霉菌感染。对于中性粒细胞《0.2×109/L者,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并且注意饮食,避免细菌及真菌污染。中性粒细胞(0.2-0.5)×109/L者预防用药,利弊尚难确定,依患者既往感染情况定。
当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出现以后,患者的日常活动,一定要严加控制,因为一旦患者身体出现出血的现象,那么是会有生命危险的,特别是小孩子,如果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就应该注意他们的生活,防止意外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