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什么?

2016-08-24 互联网 A +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  系由产伤和缺氧引起  预后较差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一切在产前  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  缺血的因素都可导致颅内出血  早产儿多见  因胎儿头过大  头盆不称  急产  臀位产  高位产钳和多次吸引器助产使胎儿头部受挤压  亦可造成产伤性颅内出血  足月儿多见  此外  快速输注高渗液体  机械通气不当等可致医源性颅内出血;早产儿因颅骨较软  在使用面罩加压给氧  头皮静脉穿刺或气管插管时常将头部固定于仰卧位  可因此压迫枕骨而造小脑出血;母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  或孕期使用抗惊厥药(苯妥因钠  苯巴比妥)  抗结核药(利福平)者  亦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  凝血因子不足  也是引起出血的一个原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  (一)产伤性颅内出血:分娩过程中胎头所受压力过大  局部压力不均或头颅在短时间内变形过速者均可导致大脑镰  小脑天幕撕裂而致硬脑膜下出血;脑表面静脉撕裂常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①缺氧和酸中毒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或破裂出血  ②缺氧和酸中毒损伤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  形成压力被动性脑电流  当体循环压力升高时  脑血流量增加  导致毛细血管破裂  相反在血压下降时  脑血流量减少而致缺血性改变  缺血坏死区内可有出血灶  ③≤    周早产儿在大脑侧脑室和第四脑室周围的的室管膜下以及小脑软脑膜下的外颗粒层均留存有胚胎生发层基质  该组织是一个未成熟的毛细血管网  其血管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  缺乏胶原组织支撑  小毛细管脆弱  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即可导致毛细管破裂出血  室管膜下血液向内可穿破室管膜引起脑室内出血  脑室周围纤溶系统活跃  故向外可扩做散到白质致脑实质出血  脑室周围静脉系统呈U形  当缺氧或血压下降  血流改变方向时即易引起血液淤滞  毛细血管床历力增加而破裂;部分足月儿在室管膜下亦仍残留生发层基质  故也可能发生出血  而其脑室内出血则大多来自脉络丛    (三)医源性颅内出血:过多搬动婴儿  输注高渗液体或输液过快  频繁吸引和气胸等均可使血压急剧上升引致脑血流变化而造成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  常见者包括:  ①意识形态改变:如激惹  过度兴奋  淡漠  嗜睡  昏迷等;  ②眼症状:凝视  斜视  眼球上转困难  眼球震颤等;  ③颅内压增高表现:脑性尖叫  前卤隆起  角弓反张  惊厥等;  ④呼吸改变:增快或缓慢  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  ⑤肌张力:早期增高  以后减低;  ⑥瞳孔:不对称  对光反应不良  固定和散大;  ⑦其他: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和贫血    各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如下:   (一)硬脑膜下出血:多数为产伤致的天幕  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撇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  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  呼吸停止死亡;亚急性者  在出生    小时后出现症状  以惊厥为主  有局灶性脑征  如偏瘫  眼斜向瘫痪侧等;亦有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  而在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  有惊厥发作  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二)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的桥静脉  典型症状是在生后第  天发作惊厥  发作间歇情况良好  大多数预后良好  个别病例可因粘连而出现脑积水后遗症  少量出血者无症状;大量出血者常于短期内死亡     (三)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  根据头颅CT图象可分为四级:Ⅰ级  脑室管膜下出血;Ⅱ级  脑室内出血  无脑室扩大;Ⅲ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Ⅳ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大部分在出生  天内发病  最常见症状为Moro反射消失  肌张力低下  淡漠及呼吸暂停  小量Ⅰ  Ⅱ出血可无症状  预后较好;Ⅲ  Ⅳ出血则神经系统症状进展快  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意识状态从迟钝转为昏迷  瞳孔固定  对光反应消失  惊厥及去大脑强直状态  血压下降;心动过缓  呼吸停止死亡;部分患儿在病程中有好转间隙  有的患儿病情不再加重  有的经过稳定期后  出现新的症状  存活者常留有脑积水和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      (四)小脑出血:多发生在胎龄<    周的早产儿  常合并肺透明膜病  肺出血  临床症状不典型  大多数有频繁呼吸暂停  心动过缓  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  病史和临床表现仅能提供诊断线索  脑脊液检查如为均匀血性并发现皱缩红细胞  则有助于诊断  但检查正常亦不能排除本病  且病情危重时不宜进行此操作  影象学检查有助确诊  CT和B超扫描可提示出血部位和范围  有助于判断预后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一)支持方法:   ①供氧:选择适当的给氧方法  保持PaO  >        ~        kPa(    ~    mmHg)  PaCO     ②纠正酸中毒:应改善通气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在此基础上方可使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酸中毒时可用碳酸氢钠以葡萄糖稀释  静脉缓慢推注  或稀释后静脉滴注     ③纠正低血糖:静脉输注葡萄糖  使血糖>        mmol/L(    mg/dl)  但应注意防止高血糖     ④纠正低血压:输入多巴胺  可合用多巴酚丁胺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量     ⑤补液:每日液量控制在    ~    ml/kg      (二)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那  静脉滴入  安定的作用时间短  疗效快  在上药疗效不显时可加用     (三)降低颅内压:对伴有颅内高压者可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如有瞳孔不等大  呼吸节律不整  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时可使用甘露醇  剂量根据病情决定  静脉推注     (四)止血药:可选择使用维生素K    酚磺乙胺(止血敏)  卡巴克络(安络血)和立止血等     (五)脑代谢激活剂:出血停止后  可给予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     (六)脑硬膜穿刺:用于硬脑膜下出血患儿     (七)出血后脑积水:可进行脑室穿刺引流  维持  天后撤除  如头围继续增大  可考虑脑积水分流术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不易确定  与其原因  出血量  部位  类型及其他围生期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足月儿  急性缺氧      分钟Apgar评分正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  室管膜下腔出血  小量脑室内出血及额叶小血肿等预后较好;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  慢性缺氧      分钟Apgar评分过低  大量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顶枕部脑实质出血或同时伴有顽固低血糖者预后差  存活者常留有癫痫  脑瘫  智力低下  视力或听力障碍  共济失调等后遗症  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患者中    %~    %发生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有可无  其中    %患儿可能停止发展或恢复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   (一)加强孕妇保健工作  及时发现高危妊娠  预防早产  提高产科技术  减少难产所致产伤和窒息  母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者  应给予糖皮质激素  静注免疫球蛋白等治疗     (二)预防医源性颅内出血     (三)预防脑血流动力学紊乱  防止突然和(或)持续的脑血流过高  如高碳酸血症  高血压  迅速扩容时等     (四)药物预防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