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炎

出血性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2016-08-21 互联网 A +

  中医认为出血性肠炎的病因在于饮食失调,偏食素餐及甘薯类食物,水谷精微匮乏,正气虚弱,感受邪毒,内舍小肠,分清泌浊失司,湿热内蕴,肠络受损,再加饮食不洁,进食生冷、霉变、腐烂食品,或复感时邪而诱发。湿热、瘀滞肠道为标,脾气虚陷、气阴亏虚为本,病性多属虚实夹杂。辨证治疗如下:

  肠道湿热证

  证候:腹痛阵发剧烈,呕吐频繁,大便水泻或为鲜红或暗红血便,恶臭,发热面赤,或高热谵语,烦躁或抽搐,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治法:清利肠道湿热。

  主方:葛根芩连汤合槐花散

  加减:常加水牛角尖、丹皮、银花、赤芍;肠道瘀滞,加蒲黄、丹参、丹皮、赤芍;气阴亏虚,加西洋参、麦冬、山药、扁豆。

  肠道瘀滞证

  证候:腹部胀满,腹痛阵作较剧,呕吐频繁,腹泻鲜红或暗红血便,舌紫暗或有斑点,苔黄腻,脉弦涩。

  治法:行气化瘀、和络止血。

  主方:少腹逐瘀汤

  加减:兼肠道湿热,去干姜、官桂、小茴香,加葛根、黄连、黄芩、藿香。

  脾气下陷证

  证候: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疲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带粘液,或为淡红色血便,或滑脱失禁,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益中气。

  主方:补中益气汤

  加减:脾气不固,加乌梅、赤石脂、禹余粮;阴虚,加麦冬、石斛。

  气阴亏虚证

  证候:神志淡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潮红,唇甲青紫,气短息微或气促,汗出涔涔,大便稀溏如赤豆汤或便血如注,舌红或淡红,苔薄黄,脉弱而数。

  治法:益气滋阴、涩肠固脱。

  主方:参芪益气汤

  加减:兼肠道湿热,去附子、白术,加黄连、藿香、佩兰、苍术;肠道瘀滞,去附子,加丹参、丹皮、赤芍、蒲黄。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