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很多朋友们都遇到过的症状,特别是对于怀孕9个月的新妈妈们对于这类症状已经常见了。但是据专家介绍今日的尿蛋白可能就是明天的尿毒症,所以还是要引起重视。
一、什么是尿蛋白,正常人尿中有蛋白吗?
所谓的尿蛋白是从尿常规的化验中出现蛋白,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查不到尿蛋白的,所以在出现尿蛋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分析原因。我们最多考虑的应该是肾病,肾脏的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因为肾脏是一个过滤的系统,人体的废物经过肾脏排泄,肾脏回吸收之后,把废物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就是正常的尿液,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
正常人尿中是有蛋白的,但量较少,通常做晨尿尿常规检查是阴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50mg。
尿蛋白定性阳性通常用(+)表示,蛋白越多,(+)号越多,根据蛋白质的多少可定为(++)、(+++)或(++++)。可见蛋白尿是肾炎的一项重要客观指标。
二、出现了尿蛋白是不是一定患了肾病?
正常成人每日排出尿蛋白定量最多可达150mg,如饮水很少,尿液过于浓缩,尿量也减少,则单位容积内含蛋白量就多,所以正常人亦可出现尿蛋白。反之饮水太多,尿液稀释,即便原来尿中蛋白阳性也可转为阴性。因此,如果随便收集一次尿去检查尿蛋白,它的临床意义是不大的,纵使结果是阳性也不能确诊为肾脏病。但检查晨尿就要准确得多,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只要晚饭后饮水适量,次晨的第一次小便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有肾脏病,但确诊仍有赖于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另外如发热、局烈运动、前一天吃较多蛋白类食物都可以引起生理性蛋白尿。
三、血和尿B2-微球蛋白的诊断意义?
1、血β2-微球蛋白升高而尿β2-微球蛋白正常,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2、血β2-微球蛋白正常而尿β2-微球蛋白升高主要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明显受损,见于先天性近曲小管功能缺陷,范科尼综合征,慢性镉中毒,Wilson病,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3、血、尿β2-微球蛋白均升高主要由于体内某些部位产生过多或肾小球和肾小管都受到损伤,常见于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骨髓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慢性肝炎,糖尿病肾病等。老年也可见血、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此外,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药也可增高。
四、尿蛋白与肾脏病的预后关系?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上面的详细内容应该让大家很好的认识了蛋白尿吧。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这类症状时,患者千万不要盲目的买药自行治疗,这样只会让可能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带来更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