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花粉症并不少见,过敏者往往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其实是花粉抗原作于于变态反应体质引起的问题,临床表现的大多是鼻痒、打喷嚏或者流鼻涕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却要避免接触鲜花,确实的挺令人烦恼的,那么有花粉症的患者在出现对应的症状时,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呢?我们听听专家的意见。
避开变应原即可减轻症状。多数病人口服抗组胺药可缓解。如因这类药物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可改用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局部治疗也是一种方式。常将拟交感药与抗组胺药联合使用。苯丙醇胺,苯肾上腺素或假麻黄碱是有效抗组胺减少充血的制剂。口服拟交感药可使血压升高,故有高血压倾向的病人若无定期监护,不得使用。
若口服抗组胺药效果不佳,可鼻内喷雾4%的色甘酸钠(用指压泵喷入)。剂量为一喷5。2mg,每日3~4次。色甘酸钠预防症状发生较之缓解急性症状更为有效。但色甘酸钠价昂且只能减轻鼻症状,通常不作为治疗枯草热的首选药物。
若抗组胺药治疗未能缓解症状,鼻内喷雾糖皮质激素常可奏效。始用二喷,每天2~4次(表148-2)。当症状出现缓解时,减少剂量至可耐受。当按所指的方法应用时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很少。严重顽固的症状可能需进行全身短程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每日口服强的松30mg,逐渐减慢,一周后停药或隔几日用 10mg)。
若不能避免过敏原或病人难以耐受药物;或整个季节需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建议用过敏原免疫治疗。对于花粉变应性的病人,一旦花粉季节结束,应立即开始免疫治疗,以待下一季节来临。
整体的来讲,有花粉症史的朋友在花粉期最好避免跟花粉的接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花粉症,特别是在春天的时候,尽量少一些户外运动,或者是带上一些治疗的药物,因为花粉症的症状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不适,不得不当做一个重点来预防,减少与花粉的接触也是最好的办法,毕竟很多治疗的药物对身体是会有副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