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国第九个爱耳日,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听力残疾人已达2780万,其中新生儿发病率占3%,6岁以下的聋儿有80万之多,且新发生的聋儿仍以每年2万~4万人的速度递增。目前,广州市6岁以下聋儿有14万多人,耳聋占各类残疾之首。
专家表示,滥用耳素性药物是儿童后天致聋主因。
女儿打针后 耳聋
日前,从化市的谢某带着两个女儿来到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咽喉中心检查听力,检查后发现两人的双耳听力都在115分贝左右,属于重度耳聋。
据谢某介绍,大女儿燕燕今年8岁,能吐出一些比较清晰的句子,也能从1数到10;小女儿欣欣4岁,会叫爸爸妈妈,但是两个孩子却一点也听不见。谢某回忆说,大女儿燕燕两岁前患过肺炎,到诊所打了一次庆大霉素后就听不见了。欣欣出世后,有次因为发烧打了链霉素,后来慢慢地也听不见了。谢某这才意识到女儿耳聋可能和打针有关。
耳毒性药物达百余种
自从2月26日,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咽喉中心公布在爱耳日前对广东省内的传导性耳聋的儿童(0~12岁)开展免费救助活动后,已有80余名儿童家长前来咨询就诊。这80余名孩子中,除5人存在先天性耳畸形外,其他的几乎都是先天性耳聋及后天药物致神经性耳聋的儿童,占前来咨询儿童总数的94%。
该中心王希军教授介绍,目前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已达100余种,最常见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奎宁、氯奎等抗疟疾药物。这些药物可在妊娠期随胎盘进入胎儿,影响胎儿内耳的发育,也可在各个年龄段致聋。家长们在选用消炎药、退烧药时,一定要遵医嘱。儿童一旦出现耳疼、耳鸣或听力下降马上就医。
时报记者 蔡民 通讯员 楚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