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扭转

肠扭转是怎么引起的

2016-08-19 互联网 A +

  肠扭转是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扭转的肠管迅速发生坏死穿孔和腹膜炎,是肠梗阻中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的一类,如未能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10%~33%)。肠扭转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肠扭转病因不清,并无解剖上的异常,可能与饱餐后,肠腔内有较多的尚未消化的内容物,当有体位改变明显的运动时,小肠因有重量下垂而不能随之同步旋转而造成。

  继发性肠扭转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获得的解剖改变,出现一固定点形成肠袢扭转的轴心。但是肠扭转的产生常常是下列三个因素同时存在:

  1、解剖因素

  扭转肠袢的肠系膜过长,又因先天发育或粘连收缩使肠系膜根部附着在腹膜后处过于狭窄。故好发部位多为小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和活动度大的盲肠。手术后粘连,梅克尔憩室、乙状结肠冗长,先天性中结肠旋转不全,游离盲肠等,都是发生肠扭转的解剖因素。

  2、物理因素

  在上述的解剖因素基础上,肠管重量、容量增加和肠管蠕动增强。如饱餐后,特别有较多不易消化的食物涌入肠腔内;或是肠腔有较多的蛔虫团;肠腔有较大的肿瘤或在乙状结肠内积存着大量干涸的粪便等,都是造成肠扭转的潜在因素。

  3、动力因素

  强烈的蠕动或体位的突然改变,使肠袢产生了不同步的运动,使已有轴心固定位置且有一定重量的肠袢发生扭转。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