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中风

老人要防“肠中风”

2016-07-20 互联网 A +

一般人们所说的中风,指的是脑中风,其实中风不仅会发生在心脏及脑血管。人身体的每一部位都有可能发生溢血或栓塞,表现在眼睛上会是“眼中风”,即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在消化道就是“肠中风”,医学上称为肠系膜动脉阻塞。

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就是在腹腔内,动脉血管也在潜移默化地硬化着。腹腔内有两根血管是供给肠道血液的“枢纽”,如果这两根血管因硬化严重,被血栓阻塞,长时间的“交通阻塞”就会导致某段肠道因血液和氧供应严重不足而溃烂、坏死、出血,发生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大多发生在高龄老人身上。这是因为高龄老人中不少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力军”,因而“肠中风”病人九成是高龄老人。

“肠中风”发生时病人腹部急性剧痛,就好像肚子被人用手紧紧抓住一样,并排出鲜红色粪便,患者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这种腹痛和便血现象有时可自行缓解,但会反复发作。除腹痛外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日渐消瘦等症状,病情常迁延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一般“肠中风”发作前都有一些征兆,如饭后常有饱胀感,上腹不适或隐隐作痛,每次持续一两个小时,摄入脂肪过多或饱餐后症状加重,持续时间较长。

脑中风如果不及早抢救,其后果可能是瘫痪、痴呆、性命难保;眼中风救治不力,视力会严重下降甚至失明;而“肠中风”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急性肠坏死,肠子全部发黑,患者呈休克状态。此症状用药物不能根治,必要时只有考虑将缺血的那段肠子做手术切除,严重者从此只能依靠鼻饲供给营养,给病人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

和脑中风、眼中风等动脉栓塞一样,“肠中风”的治疗贵在早。发现突发性的剧烈腹痛和血便,就应立即到医院检查,肥胖者或有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黏稠度较高者特别需要注意。

“肠中风”虽然不是十分多见,但发作时来势凶猛,因此应该引起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注意。预防“肠中风”首先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平日做到膳食合理,少吃动物性脂肪,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进行适度体力活动。其次要提高预防意识,如自觉饭后腹胀、隐痛、不适,服用消化药无效,且反复发生,体重呈下降趋势,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