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恶性度高,且预后是消化道肿瘤中最差的一个,众多的临床研究都期望能提高它的预后。据报道,即使是能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在5%左右。而更让人忧心的是,胰腺癌的发病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在中国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冷酷而绝命的“杀手”让胰腺癌挤上了“癌中之王”的宝座,也让人们恨之深、痛之切。
■九类人群谨防胰腺癌
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能在蛛丝马迹中发现胰腺癌非常重要。据北京协和医院的资料和研究显示:对于1.老年;2.男性;3.有长年吸烟、饮酒史;4.无明显诱因初发糖尿病患者;5.有大于两年糖尿病史的男性患者;6.患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P2J综合征等疾病者;7.短期内出现消瘦的患者;8.胃镜及一般检查结果难以解释的上腹部不适患者;9.突发且迁延不愈的腹泻以及肠功能紊乱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手术治疗是首选
从治疗的角度来看,手术是首选治疗胰腺癌的方法。虽然近年来手术技术不断提高,但能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5年的生存率提高不显着。
最早用于胰腺癌的化疗药物是5-FU,但其疗效较低,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吉西他滨为一线抗进展期胰腺癌药物,但其中位生存期也仅5.6个月。即便多种联合用药方案中只有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化疗组较单用吉西他滨组有更高的中位生存期。近年来靶向性治疗胰腺癌成为热点,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生长因子受体、环氧化酶-2、法尼基蛋白转移酶等,结果还需要通过应用验证。
■防癌比治癌更重要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带来了一丝希望,他们结合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症状建立了胰腺癌的高危评分问卷,并正在社区中进行验证和修改。目前已知易诱发胰腺癌的环境因素包括吸烟、大量饮酒、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有胰腺癌家族史、慢性胰腺炎、远端胃大部切除者、新发糖尿病患者、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可能都是胰腺癌的易患因素。其中吸烟是最明确的因素,而新发糖尿病是最热点的话题,甚至有人将血糖升高作为胰腺癌的早期警报。
防患于未然,从生活着手不能轻视,即一定要从生活、饮食习惯着手,要戒烟、戒酒。忌长期大量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品,应多食新鲜水果和新鲜蔬菜,多食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