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诊断

2016-07-06 互联网 A +

1.培养

肺炎支原体培养较为困难,需要特殊营养培养基,且生长速度较一般细菌慢许多。标本可为鼻咽拭子或吸液、痰、胸膜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物、气管吸液和肺组织等。SP-4和改良的Hayflick肉汤和琼脂平板可用于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一般在接种过后4~20天出现菌落。

2.抗原检测

包括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双单抗夹心酶免疫抗原捕获法,由于这些方法存在特异性/敏感性低,实际应用价值有限。

3.血清学检测

目前血清抗体诊断仍为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血清学诊断应包括IgG和IgM抗体。在成人患者,IgM抗体阳性是急性感染的指标,但阴性不能排除支原体感染,因为在此感染时IgM抗体可能缺失。IgG抗体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大。

4.基于核酸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

如普通PCR、实时PCR等几乎能检测所有已知的人类致病支原体,使用最多的是16SrRNA的基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检测方法快速、便捷,但感染后肺炎支原体的持续存在、无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携带都可能造成假阳性,其临床价值尚未完全确立。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