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高血压

高血压防治有八大误区

2016-07-05 互联网 A +

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作为防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按现代高血压控制标准,凡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目标血压水平应降得过低,应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但目前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措施达到目标水平,因而心脑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作为防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但现实中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边吸烟边降压者大有人在,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存在,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治疗。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和增强运动锻炼。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许多患者服药总是断断续续,使得血压反复波动,结果心脑血管事件有增无减。造成用药中断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因而形成一种误识,即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误识极为有害,应当消除,要明确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以保持血压的理想水平。

[1]>下页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