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近视眼

近视眼患者的五大误区

2016-06-07 A +

目前,数以亿计的国人正遭受眼疾的困扰。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的眼睛受到的伤害也越来越多。专家认为,近视眼、慢性结膜炎、干眼症等看似是小病,其实危害很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积极防治。

近视眼是眼科的最常见病症。直到今天,其病因仍被认为是眼科最突出的未解难题之一。我国近视眼的患病率约为33%,即近4亿人。600度以上、伴有眼底改变的病理性近视眼至少也在千万人以上。高度近视眼并发的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和核心白内障是致盲的前三位因素。因此,防治近视眼对防盲治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社会上对于近视眼仍存在较多认识上的误区。

近视眼有五大误区

误区一:永远1.5最好

除了高度近视,绝大多数轻度单纯性近视不必紧张。事实上,人一生中对屈光的生理要求是随年龄而变的,向近视过渡是自然的要求:二三十岁时,正视或轻度远视为好;45―60岁,则以150―225度的轻度近视为好。因此,轻中度近视,如果不合并眼底异常,矫正远视力在1.0以上,不能认为是“有病”。

误区二:假性近视是真性近视的早期阶段

家长在听说自己孩子为近视时常常脱口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近视眼有真假之分”、“假性是真性的可逆或早期阶段”、“药物或特殊设备能治疗假性近视”……这些说法并不科学。所谓“假性近视眼”只是一种近视现象,本质上不是近视眼。它是暂时性的睫状肌痉挛,休息后能自然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误区三:散瞳验光最准

许多人认为,“散瞳验光才是最准的”。其实,成人不经过散瞳(睫状肌麻痹),以自然瞳孔接受验光仪验光,再结合眼科医生或验光师的插片,就能找到最佳的镜片度数。14岁以下儿童则应选择散瞳验光,一般可选用起效快、恢复迅速的睫状肌麻痹剂点眼,然后验光。6岁以下儿童、高度远视或伴有斜视者,则必须用1%阿托品眼药水散瞳验光。

值得注意的是,散瞳验光的数据不能直接作为眼镜度数,出于舒适、清晰、持久及眼位等综合考虑,自然瞳孔复核验光后的配镜处方通常才是最佳的。

误区四:戴隐形眼镜危险

相当一部分人,包括近视者认为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很危险,容易发炎”。这反映了一个客观要求:配隐形眼镜是医疗行为,最好在医院或设有隐形眼镜保健的专业视光诊所验配,并且必须重视自我护理。其实,如果规范地佩戴和护理,隐形眼镜是相当安全的,而且有消除三棱镜作用和斜向散光、减少双眼像差等优点。

误区五:激光手术很完美

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近视眼激光手术治疗低中度近视效果确切、可靠;在严格的适应症下矫正高度近视,效果也很好。本着“个体化切削”的原则,更微创、恢复更快、远期更妥帖的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当前的激光手术尚未达到十全十美的地步,特别是12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其稳定性有所下降,在夜间视觉、明暗对比度等视觉衡量指标上还有不足。另外,对于病理性近视眼,术后也应重视眼底随访。对于超高度近视,在适应症确凿的前提下,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则是值得期待的治疗方向。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