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食道癌的病因病机

2016-06-07 A +

(一)病因食管癌发生因素众多,食管癌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在癌变的过程中必有一种主要因素和若干次要因素,这些因素在癌变过程中又起着协同促癌作用,通过国内、国际的大量调查研究认为与化学物质因素、饮食习惯、吸烟饮酒、遗传因素及毒菌污染有关,精神因素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病机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久而脾胃受伤,运化功能不健,津液失于正常输布与转化而内聚成疾。肝郁气滞,失于宣畅,致血液不能畅流,渐瘀为死血,痰瘀互结为有形之块阻塞于食道,妨碍饮食下咽而发为本病。正如清代除灵胎所云:"噎膈之症,必有瘀血,顽瘀逆气,阻隔胃气"。故气血瘀结与食管癌有关。当各种致病因素,使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水谷精微就不能生化如常,津液郁滞,则可聚而成饮成瘀,痰湿不化,形成肿块,阻于食道,因成噎膈。所以徐灵胎认?quot;噎膈"一证,每由湿痰、死血阻塞胃口,阳热结于上,阴液涸于下。又如《济生方》对噎膈的治疗中亦指出,应调顺阴阳,化痰下气,因该证本非实热之证。所以有些人认为癌肿为热毒之邪,治疗宜清热解毒之法,与本病形成之病机不符,故其病机认识和及治疗原则不宜倡导。现今中医肿瘤界一些人士从肿瘤临床实践中已体会到肿瘤为热毒之邪这种认识不正确,开始倡导"癌肿并非实热,实为虚寒,治疗不宜清热解毒,而应温阳益气"。以这种观点指导肿瘤临床,疗效明显提高。西医学也已充分认识到,肿瘤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而且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学中的"气"极其相似。

气之根本在肾,来源于肺、脾,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全身。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都要靠气的激发和推动。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载体。

所以,西医学的肿瘤发生与治疗观念为:免疫功能下降,所以治疗宜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结合到中医学上则为:阳气虚弱,机体功能下降而成癌肿,故治疗宜温阳益气。这些观点正是符合了中医药学认识疾病的根本观点: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对于其痰湿郁结、气滞血瘀之病机,只不过是阳气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且这种表现形式与阳气虚弱程度呈正相关系,在这种情况可互为因果关系,促进发展。至于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肝郁气滞、热毒血瘀、痰凝湿聚、气虚等症状,也都是在阳气虚的基础上一种或几种中间阶段的附加形式。

我们通过研讨与实践相结合,认为中医学"噎膈"病机大致归为"气虚、气郁气结、痰阻、血瘀、津亏"。临床实践中亦提供了这样的证明:肝郁气滞型出现于早期和中期(О、Ⅰ、Ⅱ、Ⅲ期);痰凝湿聚型多见于晚期(Ⅳ),早期较少见;脾胃虚寒型则早期少,中、晚期较多;热毒血瘀型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各期;气虚血亏型均见于晚期。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