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龟头炎

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包皮龟头炎

2016-05-26 互联网 A +

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包皮龟头炎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第2期第33卷药物与临床

作者:孙祥银舒梅芝王望梅车辙

单位:430071武汉,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为了寻找伊曲康唑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包皮龟头炎的合理用量及疗程,我们于1996年6月至1998年8月对195例患者以相同剂量不同疗程作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表1不同疗程伊曲康唑(200mg/d)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包皮龟头炎的疗效[例(%)]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治疗3d组包皮龟头炎3311(33.3)12(36.4)10(30.3)23(69.7)女阴阴道炎318(25.8)8(25.8)15(48.4)16(51.6)治疗5d组包皮龟头炎3021(70.0)7(23.3)2(6.7)28(93.3)女阴阴道炎3822(57.9)11(29.0)5(13.2)33(86.8)治疗7d组包皮龟头炎3025(83.3)5(16.7)030(100)女阴阴道炎3325(75.8)7(21.2)1(3.0)32(97.0)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5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患者,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而确诊。选择病例为1个月内无全身抗真菌药用药史,2周内无局部抗真菌药用药史,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正常并能定期复诊且其配偶及性伴均能同时接受治疗(但不作为观察病例)的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3个组,其中A组64例,含包皮龟头炎33例,女阴阴道炎31例;B组68例,含包皮龟头炎30例,女阴阴道炎38例;C组63例,含包皮龟头炎30例,女阴阴道炎33例。年龄16~65岁,平均34.6岁;病程6~87d,平均32d。3组患者的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2.治疗方法:3组患者均口服伊曲康唑,每次100mg,每日2次,A组服3d;B组服5d;C组服7d。服药期间除可用洁身液或洁尔阴清洗外阴外,均不外用局部抗真菌药。

3.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为包皮龟头炎患者皮损消失,局部无瘙痒,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均阴性,停药2周后随访无复发;女阴阴道炎患者外阴及阴道无瘙痒,白带正常,阴道清洁度为Ⅰ度,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阴性,停药3周随访无复发。有效为包皮龟头炎患者皮损基本消失,瘙痒明显减轻或基本无瘙痒,真菌直接镜检可阳性,培养阴性,或当时治愈停药2周后皮疹复发;女阴阴道炎患者外阴及阴道瘙痒显著减轻、白带明显减少,阴道清洁度为Ⅱ度以上,真菌直接镜检偶见阳性,培养阴性,或当时痊愈而停药3周后症状复发者。无效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真菌学检查无改善者。

二、结果

3组患者治疗结果见表1。每组包皮龟头炎及女阴阴道炎两病之间的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而各组之间经χ2检验,包皮龟头炎A组与B组比较其治愈率χ2=7.04,P<0.01,总有效率χ2=4.26,P%26lt<0.05;A组与C组比较其治愈率χ2=14.06,P%26lt<0.01,总有效率χ2=8.66,P%26lt<0.01;B组与C组比较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女阴阴道炎A组与B组比较χ2=5.90,P%26lt<0.05,总有效率χ2=8.65,P%26lt<0.01;A组与C组比较χ2=13.94,P%26lt<0.01,总有效率χ2=15.20,P%26lt<0.01;B组与C组比较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三、不良反应

各组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未发现异常表现。在治疗期间,B组中1例(3.33%)包皮龟头炎患者表现为轻度恶心、食欲减退,但能坚持完成疗程,C组患者中2例(6.67%)包皮龟头炎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胃部不适,3例(9.09%)女阴阴道炎患者有轻度恶心伴头晕,但均未影响治疗。

四、讨论

我们对本组195例患者进行的3d疗法、5d疗法及7d疗法的观察显示:其5d疗法及7d疗法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远远高于3d疗法,而5d疗法和7d疗法之间则无明显的差异。在3d疗法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5d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而7d疗法的发生率为6.67%~9.09%,远高于5d疗法,虽均未影响完成疗程,但我们认为治疗真菌性包皮龟头炎和女阴阴道炎以选择5d疗法为佳。

收稿日期:1999-04-26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