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癌症

保健养生:多学科治疗癌症 帮患者延寿

2016-05-24 A +

张苏展,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大学结直肠外科协会(IUSCR)区域主席

当某科室医生发现患者出现其他器官病变时,“被迫”邀请相应科室的专家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这是会诊。

当一个患者就诊时,初诊医生发现他的病情较为复杂,于是包括内科、外科、病理科、影像科、放化疗科等各学科专家,定时、定点地坐在一起,讨论这位患者的病情、特点等,最终制订出最适合该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这便是“多学科综合治疗(MDT)”。

“多学科综合治疗”最早由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目前已成为国外大型医院和肿瘤治疗中心诊治疾病的重要模式。在英国,这种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还被列入国家健康保险计划,以便从法律法规角度确保其实施,让患者得到保障。

对患者而言,这一模式不仅缩短了他们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避免了因往返于各科室之间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更能使患者获得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专业医生来说,通过具体病例的讨论,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增进医生对病患整体治疗方案的了解,丰富其肿瘤临床知识,提高肿瘤诊治水平。

施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效果如何?研究表明,接受这种模式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提升20%左右,达到50%―70%。即使是病情较为严重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如果刚进入医院就由MDT团队治疗,其生存时间能达到3.6年,比传统会诊方式多一年。

根据我国癌症发病较高,医护人员相对较少的国情,针对疑难病例设立“多学科综合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开展的“结直肠癌MDT综合诊治交流项目”,使“多学科综合治疗”不再局限于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华西医院等大城市的部分医院,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