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探究

2016-05-19 求医网 A +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国内调查在10%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60%以上。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却经常见到一些家长为孩子的表现而苦恼。这些孩子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书写潦草;还有的孩子任性、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或行为幼稚、怪僻,肢体抽动,或行为无目的、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偷窃等,教育也无济于事。少数病例成年后,还留有性格和行为缺陷。这就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症的俗称。其发病原因很多,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因为人们认识不足,有时会误诊、漏诊,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造成家庭和学校中的不良影响。

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首次在20世纪初被讨论。1902年,由一位对孩童疾病有兴趣的乔治史提尔(GeorgeStill)医生在伦敦发表了相关文章。他发现一些孩子似乎停不下来,情绪容易起伏,常常惹麻烦。ADHD的主要特征是不专注、过动和冲动,但这些症状多会造成他们很难遵守规则行为或者维持固定的表现。史提尔医生认为这些儿童“对于动作控制有不正常之处。”他写了一篇以此为主题的文章并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美国心理学会公布的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简称DSM)在1980年对于过动症作了第一次的描述,并将它称之为“儿童期的过动反应异常。”之后相关学者经过多次修改后,“注意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