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抽动症

剖腹产儿童患抽动症的概率大吗

2016-05-19 求医网 A +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精神因素有关。有学者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个人承受压抑时的一种反抗心理的表现形式。因为,几乎所有病人在精神有压力时症状加重,而当患者注意力集中到其他事物时,症状可减轻。但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精神因素对于本病的致病作用。因为有研究发现,有的患儿起病与精神因素无关;同时,单纯用心理疗法治疗本病,效果也不显著。因此,心理压力、精神紧张可能与感冒、发烧等原因一样,只是本病的诱发因素,而不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本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发病年龄2~18岁,多在4~12岁起病,至青春期后逐渐减少。症状呈波动性,数周或数月内可有变化。病程较长,为慢性病程,至少持续1年。多发性抽动是早期主要症状,一般首发于面部,逐渐向上肢、躯干或下肢发展,表现眼肌、面肌、颈肌或上肢肌反复迅速的不规则抽动运动痉挛,如眨眼、撅嘴、皱眉、抽动鼻子、扮鬼脸、甩头、点头、颈部伸展和耸肩等,症状加重出现肢体及躯干暴发性不自主运动,如上肢投掷运动、转圈、踢腿、顿足、躯干弯曲和扭转动作等,抽动频繁每天可达10余次甚至数百次,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加重,精神松弛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国内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抽动症发病率达1%,早产、难产、剖腹产儿童发病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其中以剖腹产儿童最多见。专家认为早产、难产儿童与神经发育相对正常儿童滞后有关,而剖腹产儿童则可能因产道挤压过程缺失所致。

抽动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大脑基底节发育及功能障碍引起的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与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出生时生产异常、精神因素、感染及饮食因素等也有密切关系。另外,抽动症的形成与儿童后天成长环境和性格养成也有关系,性格内向、胆小、性情执拗、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在抽动症儿童中也较为多见。

此外,某些小疾病的固定动作也可能导致此病的发生。有的小孩子眼睛发炎上药后,就要不停地眨眼睛,但后来炎症好了,眨眼睛的习惯可能一直还有,如果家长不加留意,眨眼睛的毛病就会持续下去,情况严重的也会变成儿童抽动症。

【本文由北京金童中医医院供稿】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