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狂犬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是多久

2016-05-19 求医网 A +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几乎为100%,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播病毒使人体受到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的潜伏期是多久呢?任何传染病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后,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病,潜伏期间人没有任何症状,这段时间就叫潜伏期。影响狂犬病潜伏期的因素是什么呢?

狂犬病的潜伏期

狂犬病的潜伏期波动最大,可从6天、12天到1年或5年以上,一般是2周到3个月内发病,99%在1年内发病,1%在1年以上发病,但实际上超过1年半都已经是十分罕见的,经考证最长的潜伏期为6年,WHO有实际验证证明的狂犬病的潜伏期的长短差别较大,下面举几个代表性数字:美国1962-1987年间1555例狂犬病人的潜伏期统计结果是,多数在1-3个月,没有短于10天的。10—30天的占29.8%,31—90天54.4%,91—365天16.4%,超过1年0.6%,最长的1例是701天。

最短潜伏期一般是6天,不过国外综述论文也有5天的。缅甸卫生部门的一位主管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医师说,根据他的丰富经验,咬伤6天以内发病肯定不是狂犬病。

(1)被有疾病症状的或与健康猫(狗)行为有异常的犬(猫)等温血动物咬伤,在你被咬伤后,要尽快去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观察咬你的猫(狗),如果10天内,这个猫或狗还没有因狂犬病发病死亡,你就可以终止狂犬病预苗注射,可以判定你根本没有被传染上狂犬病。

(2)健康狗(猫等动物)不带毒。(“带毒”是医学术语,意思是“有传染性”,这里“不带毒”指的是,即使猫狗携带了狂犬病病毒,在它们没有发病前,是不具备传染性的。)

(3)狂犬病毒机理是病毒侵袭动物脑细胞引起狂犬病发作,这时动物一般都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异常情况,很容易识别。这时动物的唾液才带毒(有病毒),具备传染性,如果被这样的动物咬伤一定要打狂犬病预苗。

(4)狗(猫),只有狂犬病发作才带毒。已经发作狂犬症的温血动物咬人,才有可能通过唾液将狂犬病毒传播到人身上,这时你需要打狂犬病预苗预防。

影响狂犬病潜伏期长度的因素

(1)被咬伤的部位有关。在对1--14岁被咬儿童的流行中,咬伤部位的发病率为:头部占25.6%、上肢占29.7%、躯干占2.1%、下肢为27.8%,多处咬伤占14.8%。头部和四肢的发病率最高。

(2)与被咬的先后有关。先被咬的比后被咬的发病的机会多,可能与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关。如某地一狂犬咬伤12人,其中先被咬伤的3人均发病死亡。

(3)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伤口深、伤口大和伤口数量多的发病率高。

(4)与有无衣着有关。不穿衣服的发病最高;夏季穿单衣与冬季穿棉衣比,单衣的发病率高。这是因为沾有病毒的牙齿和唾液,经过衣服的擦拭后进入伤口减少了的缘固。

(5)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有关。伤口及时处理者,比不处理的发病率有明显降低。

(6)与注射疫苗有关。被咬当日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按全程规定注射者发病率最低。

温馨提示: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忌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在注射部位可能有疼痛、发红和肿胀等轻微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若有过敏反应及其他不适者,应及时去医院治疗。疫苗应按规定日期当天注射,一般不宜提早或推迟。

【参考文献:《狂犬病科普知识手册》《狂犬病及其防治》】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