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尿道炎

防治非淋菌性尿道炎

2016-04-08 求医网 A +

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80%是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两者各占40%,另外尚有混合感染和其他感染。一般潜伏期1~3周,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以青、壮年多发,妇女可经产道感染给新生儿,造成眼结合膜炎和肺炎。一般认为,构成非淋菌性尿道炎危害最大的是支原体。从造成的后果说,男性感染后可造成附睾炎、精囊炎、前列腺炎等。从传播角度说,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病程进展隐匿,尤以女性明显。而女性性乱者阴道内大多都有支原体携带,因而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原因。

非淋菌尿道炎,首先得到诊断的是男方,而不是在女方。一般于性生活后的2~3周发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同时伴有少量稀薄脓性分泌物(挤压尿道时溢出),尿道有蚁爬感或痛感,有时可见排尿困难。但这些症状都比淋病轻,分泌物涂片化验检查找不到淋病球菌,只发现有多型核中性的白细胞增多,即可确诊。

非淋菌尿道炎的治疗效果远不如淋菌尿道炎那么有效。因为青霉素对衣原体和支原体病菌无杀灭作用,目前仍然应用四环素族药物治疗。用四环素0.5克,或红霉素0.5克,每天4次,连服2~3,周。其次使用强力霉素0.1克,每天1次,连用2周。或先锋霉素V每日用4~6克,分4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3~5天为一疗程。局部可用0.025~0.05%的硝酸银溶液,进行尿道灌注。在治疗期间要禁止性交,注意个人卫生也相当重要。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