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是当今社会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来说,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并不是十分的典型,也不是十分的明显,特别是在早期,当症状明显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容易对深静脉血栓患者造成健康的损害。所以,得了深静脉血栓尽早去检查治疗。那么静脉血栓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一、临床检查
1、霍曼征:病人平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握住病人足背用力使踝关节背曲,病人如感到小腿后方紧张性疼痛,即为阳性。小腿静脉丛血栓及混合型血栓可出现此体征。
2、尼霍夫征:病人平卧,下肢屈膝放松,检查者用手挤压小腿腓肠肌,如有明显的饱满紧韧感和压痛时,为阳性,临床意义与霍曼征相同。
3、患肢周径变化:于髌骨上15cm及髌骨下10cm处测量患肢周径,并与健侧作对比。通常左下肢较右下肢粗1~2cm属正常范围。中央型及混合型静脉血栓急性期较健侧粗3~8cm。患肢周径变化可作为临床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
二、特殊检查
1、静脉造影:静脉造影是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准诊断方法,其结果最可靠,准确率最高。顺行静脉造影不仅可以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而且常被用来鉴定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本项技术的缺点是不能满意显示远端静脉、股深静脉及盆腔静脉;不能进行动态扫描;禁用于孕妇、碘过敏和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2、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彩超诊断标准:①探头加压后,管腔不被压瘪,这是最可靠的征象,可以作为诊断血栓的独立标准。②静脉腔内有实性回声。③静脉完全阻塞时,脉冲和彩色多普勒不能探及血流信号;挤压远侧肢体,血流不增加。④静脉部分阻塞时,可探及血流信号,但频谱异常,不随呼吸运动变化,为连续性血流频谱。小的侧支静脉和血栓后再通也可见到这种血流频谱。⑤深静脉血栓慢性期,由于血管纤维化,声像图难以显示静脉结构,彩色多普勒也不能显示血流信号,仅能显示侧支静脉。该方法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非侵入性客观检查技术,诊断的敏感性为92%~95%,特异性为97%~100%,是深静脉血栓病人的首选检查方法。
3、体积描计法:临床常用的有电阻抗体积描计法和应变容积描计法。前者特别有助于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有许多因素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如腓肠肌静脉丛充盈不足、疼痛、低血压等。后者对诊断腘静脉及近侧主干静脉血栓的准确率较高,对血栓的定位能力较差。体积描计法不能检出远端及有侧支循环的近端静脉血栓,对非阻塞性或某些部位(如股深静脉)的血栓也无能为力,更不能鉴别静脉外压迫所致血栓。此种方法目前逐渐被其他无创性检查所替代。
4.放射性核素及化验检查:Ⅰ纤维蛋白原吸收试验十分敏感,特别适用于腓肠肌静脉丛血栓,但在下肢炎症及外科手术时可导致假阳性结果,且对陈旧性血栓无诊断价值。化验室检查如血栓素-前列环素动态平衡、血浆D-二聚体测定、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抗活化蛋白C等,仅用于病因学诊断和前瞻性筛选血栓形成的高危病人。
【本文由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供稿】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