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出现的症状还是有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的,甚至对于疾病的诊断也不是很了解的,这样就会导致耽误到治疗疾病的,所以患者对于这种疾病出现的症状和诊断都是要去了解的,这样是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
病毒性肝炎按病程和病情演变情况可分为:
(1)急性肝炎:
①急性黄疽性肝炎: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乏力、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约1周后尿色深黄,继而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疽,肝脾均可肿大,肝区触叩痈明显,约经2-3周后黄疽逐渐消退,精神、食欲好转,肝肿大逐渐消退,病程约1-2个月。
②急性无黄疽性肝炎:起病销缓,一般症状较轻,大多不发热,整个病程中始终无黄疽出现,其他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黄疽性肝炎症状相似,但发病率高,约占急性肝炎总人数的70%--90%.
(2)慢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由急性肝炎迁延而至,病程达半年以上而病情未明显好转,仍有食欲减退、胁痛、乏力、肝肿大、肝区痛等。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1年,症状和体征及肝功能检查均有明显异常,主要症状为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痛等,且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黄疽、肝质较硬、脾肿大等体征。治疗后有的病人可恢复或稳定,有的则不断恶化,发展为坏死性肝硬化。
(3)重症肝炎:
①急性重症:骤起高热,来势凶险,黄疽出现后迅速加深,肝脏缩小,伴有明显肝臭,肝功能显着减退。常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腹水、下肢浮肿、蛋白尿、管型尿等,并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狂躁等精神症状,随后进入肝昏迷状态,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②亚急性重症:发病初期类似肝炎,经2-3周后病情不见减轻,反而逐渐加重,常有乏力、厌食、严重的腹胀、尿少、重度黄疽、明显的出血倾向和腹水,晚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亦可发生昏迷。多于发病后2-12周死亡,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黄疸”、“胁痛”、“郁证”、“积骤”等范畴。湿热邪毒熏蒸肝胆、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机,急性重症表现为热毒炽盛,慢性迁延者常兼夹气滞血瘀,肝阴亏损及脾虚湿困。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困脾型:证见肮闷腹胀,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黄,头重身困,大便溏,小便清,舌质淡,苔白腻,脉缓。
(2)肝气郁结型:证见胸胁胀痛,胸闷暖气,脘腹胀满,干呕少食。舌质淡红,苔薄,脉弦。
诊断: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确诊主要藉抗原、抗体测定。肝炎检查还必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加以综合分析而确定,必要时可作肝穿刺病理检查。
通过上述给我们介绍的“病毒性肝炎症状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希望大家对于这些内容都能够了解到,同时也是希望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就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