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深入广大患者的关注,为了能够避免自己患上过敏性皮肤病,大家可以说是用尽脑筋、想尽方法,其实上只要大家了解过敏性皮肤病,就能游刃有余的处理与其的关系。如何诊断过敏性皮肤病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遗传过敏性皮炎的诊断
1、皮试
(1)Ⅰ型:速发型皮试反应常阳性。现一般采用挑拨或划痕法,常用的变应原有真菌、花粉、屋尘、尘螨、毛屑等。但应注意,阳性并不一定为AD的致敏原。
(2)Ⅳ型:迟发型过敏试验,常低下。一般在前臂屈面作皮内试验。常用的抗原有结核菌素、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双链酶(SD-SK)、癣菌素、念珠菌素、腮腺炎疫苗等。也有采用植物凝集素(PHA)作皮内试验的。此外,尚有DNCB斑贴试验。在AD患者常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2、病理生理性皮试
(1)组胺试验:常用浓度为1∶10000,皮内注射0.1ml后30s潮红不明显或缺乏为阴性。
(2)皮肤白色划痕试验:用钝头棒在正常或皮损处加压划痕,约15s后出现白色划线以替代红线为阳性。
(3)乙酰胆碱迟缓发白反应:乙酰胆碱作用浓度范围为1∶100~1∶100万,常用浓度为1∶10000。皮内注射0.1ml后,在正常人15s出现局部潮红、出汗和鸡皮症,持续3~4min后消退。患者通常在皮试后3~5min出现白色反应,长者可持续15~30min。
组织病理:无特异性。急性期,在表皮可见棘层肥厚,细胞间水肿或海绵形成,在表皮海绵形成区和真皮上层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间或有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细胞,真皮水肿。随着湿疹性炎症减退,苔藓化损害出现,组织像也发生相应改变,表现为明显的表皮增生,稍有或无海绵形成。相关推荐:常见皮肤病的分类和症状
真皮乳头层增厚伴有中度密集炎症细胞浸润,LC数量增加,有时伴有较多的EOS。用抗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免疫酶标法染色,证实真皮浸润的主要为T淋巴细胞(CD4),并有HLA-DR抗原,提示具有活化特性。此外,也有报道尚见大量肥大细胞和嗜色素细胞。在苔藓化损害的表皮内部LC明显增多。
3、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常明显增高。T淋巴细胞数减低,其中CD8低下明显。B淋巴细胞数常见增高。血清中IgE大多数明显增高。IgG、IgM可有轻度增高,大多数可有IgA低下。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