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强迫症

强迫症引起的原因有几点

2016-04-01 寻医问药 A +

强迫症疾病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些,但是对于这种疾病引起的因素,大家了解的可能会很少,但是强迫症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很大,仅对自己有很大的痛苦,同时对家人朋友也会带来一定的伤害。接下来让专家对于强迫症引起的原因给介绍一下。

1、生物学因素,包括生物化学和遗传等因素。

生物化学因素:60年代以来从生物化学研究发现5-HT回收抑制剂能明显进步强迫性神经症的疗效,改变其预后。如有人对43例强迫症儿童的研究发现其脑脊液中5-HIAA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学者对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前后的生物化学研究发现氯丙咪嗪治疗期间其脑脊液中5-HIAA浓度明显下降,且其症状的改善与5-HIAA浓度下降呈正相关。几乎大多数抗强迫症状的&物均有抑制5-HT的回收作用。如氯丙咪嗪、帕罗西丁(Paroxe-tine)和氟西丁等,说明5-HT与强迫性神经症发病机制有关。但也有报告为阴性结果。故5-HT与强迫性神经症发病假说的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证实与探索。

遗传因素:是一种素质因素。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双亲有强迫症者约为5%~7%,这较一般居民为高。双生子的研究由于病例太少,尚无定论。但是人格特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的特征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如同一类心理社会因素在有特殊人格的基础上更轻易发生强迫性神经症。这类人格的特点系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做事过于细致严厉,古板,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反复推敲等。

器质性因素:有人提到昏睡性脑炎、癫痫、颞叶损伤的病人中有强迫性症状;另外从近年本症外科治疗显示尾神经束、边沿脑白质切除有效,提示强迫症状发生可能与上述部位的功能有关。有人提出基底节功能失调可能与本病有关,用脑GT检查发现有双侧尾状核体积小,PET检查有双侧尾状核和外侧眶额皮质糖代谢率增高。

2、心理社会因素:是一种诱发因素。在正凡人偶然有强迫观念,并不持续,往往在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此种心理社会因素常见的有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要求过分严格,或处境困难,担心意外,或由于家庭不和、性生活困难、怀孕、分娩等造成的紧张,或遭受政治上的冲击,濒于破产等均给患者带来了沉重打击,使患者谨小慎微,遇事犹豫未定,反复思考,忧心忡忡轻易促发强迫性症状。这些强迫症状均可能与上述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的,俱随着环境的变迁,适应能力的增强,强迫症状有时也会有一定的改善。

教大家三不政策对付强迫症。

一、不怕它。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偶尔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再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

为什么一般人不会形成病态,而强迫症患者则会形成病态呢?究其原因,是个性缺陷在作祟。因此,对于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二、不理它。为什么很多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举例说明,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而怎么样使它静止下来就是关键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这个道理谁都知道,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只是看你会不会用而已。对待强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就像皮球静止一样的道理。

三、不刻意注意它。有的患者经过初步治疗后,强迫症症状会大大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这时,他可能会想症状好久没出现了,会不会再出现?这么一想,强迫症症状果真就出现了,而且带来新一轮恐惧强迫思维的“浪潮”。这种反复是正常的。

温馨提示,强迫症出现的因素专家比介绍了几点,大家彼此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对于患者来讲这种疾病很是痛苦,以及她的家人和朋友也很讨厌这种疾病,对于当事者来讲可能自己很难意识到自己患了强迫症,对别人来讲已经伤害到了别人。专家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方式给出了一些心理上的指导。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