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气温下降,我们想到了预防感冒预防肺炎,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要预防中耳炎。秋寒天气,儿童高发中耳炎,中耳炎常发于感冒之后,因此对于孩子的秋季感冒异常要提高警惕。
小儿防感冒别忽视中耳炎:
儿童由于身体抵抗力差,是中耳炎“高危人群”.中耳炎是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的表现。常发生于感冒后,或者不知不觉中发生。
秋寒天气之所以儿童中耳炎高发,其实与感冒是分不开的。虽然中耳炎大多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但是与感冒可是密切联系的。现在早晚温差大,患感冒的小孩子增多,中耳炎也会随之增多,其中婴幼儿又占多数。这是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短直,管腔也宽,感冒之后继发细菌感染,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五官相通),引发炎症反应。儿童经常感冒,患扁桃体炎,易发生腺样体肥大,容易造成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中耳炎需尽快治疗:
中耳炎看似问题不大,但是会对孩子有不小的影响。孩子患上中耳炎,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并伴有发热、畏寒、腹泻等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不肯吃奶。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自述有耳痛、听不清、耳鸣等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一开始主要表现为耳闭塞感,急性期可能出现耳痛,但一般疼痛症状不是很严重,疼痛时间也不是很长,很多儿童都可以忍受、习惯,由于没有耳流脓、发热等症状,不易被家长发现。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绝大多数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痊愈,不留后遗症。但如果疾病发展下去,渗出液变得越来越粘稠,成胶冻状,很难以自行排出中耳腔,形成“胶耳”,就需要手术(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治疗了。
当孩子患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时要积极治疗,当孩子出现耳部不适时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