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抽动症

心理治疗孩子的抽动症

2016-03-23 寻医问药 A +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有挤眉弄眼的习惯,在排除眼疾等病症的前提下,持续半年以上,就应该怀疑孩子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除了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治疗,冷静和耐心是家长对患儿应有的态度;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治疗此病的难度;家长应该采用“漠视疗法”,切忌大声斥责患儿,这样会使病情加重或反复;可以把疾病适当地告诉孩子,让孩子不要有自卑心理,帮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帮助老师、家长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消除老师、家长的反感、担心、焦虑,以取得他们的合作与支持,减轻患儿的学习压力和歧视。从而达到正确教育、耐心帮助的目的。

2、合理安排患儿日常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可参加韵律性体育活动。

3、相反习惯训练的行为疗法可减轻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抽动症状。如对发声抽动患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呼吸,从而减少发声抽动。

4、各种精神刺激,过度紧张、疲劳、打骂、训斥、频繁的提醒等都会诱发和暗示此症,使抽动症加重。因此,一定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5、不要玩游戏机,不要看紧张、激烈的武打枪战影视片。不要参加激烈的竞技性比赛活动。减少参加各类业余学习班。

对于这样的患儿,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当孩子出现抽动、秽语等表现时,不要直接制止、训斥,最好的方法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过来,使兴奋点转移。夫妻吵架、影视中的暴力镜头均对患儿不利,家长要尽量避免此类因素对孩子情绪的影响;尽量不给患儿施加压力。开学之初、考试阶段均是此病高发时期,一定要注意调节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