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可以说感冒都会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父母对宝宝的预防措施必不可少,有些家长对宝宝感冒的护理存在很多误区,以造成病情的加重,父母有必要对宝宝的护理工作做好,父母要正确认识感冒。
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挡很多父母教导宝宝:打喷嚏时第一反应要用手遮住。虽然遮住的举动是对的,可以避免细菌散播,但是用手遮就是错的。传染疾病医生解释道,因为多数人用手遮住喷嚏或咳嗽后,不会立刻洗手,因此大量的病菌残留在手上,有可能经过碰触,传染给他人,也有可能把病菌再带给自己。所以,一定要让宝宝注意勤洗手,出入公共场合,尤其是医院、车站等高危险区域,一定要养成回家洗手的习惯。
宝宝鼻塞不用特别护理宝宝鼻塞后会影响宝宝的饮食,睡眠。由于鼻子不通宝宝在吃奶时需要通过嘴来呼吸着就可能使宝宝吸入大量空气,最终可能会使宝宝发生呕吐或者吐奶,严重影响宝宝的正常饮食;晚上睡觉时由于宝宝的鼻塞,可能会打呼噜或者难以入睡。
所以一旦发现宝宝有感冒就应该马上治疗。有时因为大人的失误可能会使宝宝感冒加重,发展为鼻塞,喉咙有痰,或者小儿肺炎。严重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感冒恶寒,发汗可痊愈中医对风寒感冒的治疗是发汗解表,有一些人对此一知半解,患上感冒后,不辨寒热虚实统统寻求种种办法发汗以求解表,蒸桑拿、喝姜糖水、蒙头捂汗、喝酒、剧烈运动等等。而实际上这些未必适合所有感冒患者。
桑拿的冷热交替会削弱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另外还可因为汗出过多而加重病情,尤其是发热期间更不宜使用此法;姜糖水能治疗风寒感冒,但风寒感冒服之就犹如火上交油;蒙头捂汗容易导致机体组织缺水而出现变症;喝酒会加重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病情进一步加重;剧烈运动加大体内能量消耗,不仅使抵抗力减弱,机体氧的消耗量也大大增加,以至加重心肺等脏器的负担,更不利于感冒的恢复。所以,患者千万不可不做分析便乱发汗,尤其是儿童。
大量喝水,增强身体代谢
小婴儿日常就得喝水。特别是添加了辅食的婴儿,食物成分已逐渐接近成人,每天必须要喝水。对添加辅食后的宝宝(4~12个月大)一般150毫升是婴儿的一天需水量。1岁以上的宝宝活动量加大,出汗量增加,辅食量也在增多,每日饮水量也应在500~600毫升。
如果宝宝已经有明显的病状了,这时不妨试试在两小时内让他喝水100毫升以上,可能会有截断病情的奇效。因为喝水能增强肾脏功能代谢、滤出身体毒素。一旦身体代谢增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都随之良好运转。
葱白煮水,赶走感冒
宝宝刚开始流鼻涕时,喝葱白煮水是有效减轻症状的方法。操作很简单,用大葱根部的一段葱白(约手指头那么长即可),加水煮约半小时,成300毫升左右。可放冰糖调味,让宝宝容易接受。如果宝宝有轻微咳嗽,川贝梨水(或川贝蒸梨)都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法。或者把上面方子合而为一:在川贝梨水中放上一段葱白,还可以加上块萝卜,既能预防感冒,营养也丰富。作用也是二合一的:防感冒又防咳嗽。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介绍,家长应该明白小儿感冒不容忽视,不能错误的给孩子治疗感冒,要正确的认识它,才不使宝宝免受疾病的困扰。生活中应该注意保健工作,出现了感冒应该及时的治疗。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