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血尿怎么治疗好?随着人们对自身体质的关注,对于血尿可能会或多或少的认识。本文,为大家详解介绍一下肾性血尿怎么治疗好?怎么治疗肾性血尿,避免成为“杯具”?
肾性血尿怎么治疗肾性血尿,避免成为“杯具”?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何谓肾性血尿。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囊肿,多囊肾,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如果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病情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尿毒症。
肾性血尿的发病机理目前医学界认为与免疫有关,即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破坏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屏障,同时引起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引起肾性血尿。
其次,肾性血尿常规检查方法对于患者而言很重要。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尿沉渣中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表示出血来自肾实质,主要见于肾小球肾炎。
2、尿蛋白测定,血尿伴有较严重的蛋白尿几乎都是肾小球性血尿的象征。
3、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的颗粒管型(IGM)。
4、尿红细胞形态,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是目前鉴别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最常用的方法。
当尿红细胞数>8×106/L,其中异形红细胞(环形、靶形、芽胞形等)>30%,应视为肾小球性血尿。尿中尿蛋白定量>500mg/24小时,常提示为肾小球性血尿。如肾孟、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出血(即非肾小球性出血)其红细胞的形成,大小绝大多数是正常的,仅小部分为畸形红细胞。如为肾小球疾患而致血尿,则绝大部分为畸形红细胞,占75%以上,其形态各异,大小明显差异。
因为,肾性血尿不同于非肾性血尿,肾性血尿一般是随肾脏病发作或肾脏损害而出现的。所以,在出现血尿后,要尽快鉴别是否为肾性血尿,若为肾性血尿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特别是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等肾性血尿情况,肾性血尿患者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