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败血症

中医是怎样治疗败血症的?

2016-03-16 寻医问药 A +

对于败血症,我们都不是十分的了解,虽然此病不太常见,可是对于孩子的伤害却是很严重的,特别是如果是用西医治疗的话,虽然病情控制住了,但是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毒副作用,那么,中医是怎样治疗败血症的呢?以下就是一些治疗败血症的中医方法:

一、偏方

方药1:

犀角粉0.5克(冲服)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赤芍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丹皮12文连翘15克栀子9克黄连6文蚤休9文大青叶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三次。用于热毒炽盛、寒战、高热、神昏、脉洪数者。

方药2:

茵陈30克黄芩30克滑石30克竹茹15克藿香15克银花30克苡仁30克白豆蔻10克地丁30克栀子15克龙胆草15克车前子30克金钱草30克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湿热蕴结,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恶心呕吐。

方药3:

银花50克,连翘30克,山栀15克,黄芩30克,蚤休30克,黄连10克,公英30克,石膏50克,大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三次。

方药4:(1)银花30g、野菊花15g、生甘草6g,水煎代茶饮。

方药5:公英、地丁、半边莲各30g,水煎服。、

二、针灸

1.体针

(1)取水沟、大椎、风池、曲池、合谷等穴,有清热开窍的作用,适用于高热神昏。每日2次,每次留针15分钟,用强刺激,泻法。

(2)取合谷、太冲、素、长强、阳陵泉等穴,有泻热止痉的作用。适用于高热惊厥、抽搐、角弓反张。每日1次,留针20分钟,长强不留针。

(3)取颊车、下关、人中、地仓等穴,有醒神开窍的作用,适用于口禁不开者。用泻法,不留针。

(4)取十宣或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2滴为度,有清热解毒、开窍镇惊的作用,适用于高热神昏者,每日1次。

2.灸法

(1)取合谷、然谷、大椎、膏盲等穴,用艾柱灸,有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自汗不止者,每次灸10~20分钟。

(2)取神阙、气海、关元、肾俞等穴,用大艾柱灸,有固阳固脱的作用,适用于虚脱、脱汗等证,每日2~4次,每次灸15分钟。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治疗败血症的一些中医的方法,不过此病有很多种类型,不是所有的类型都适合以上的方法,所以如果我们家长发现孩子患上败血症,还是应该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