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出招治疗新生宝宝的“黄疸”!新生宝宝一般都常出现黄疸,如何治疗消退黄疸,除了西医照灯外,中医也有很好的对策,灌肠、沐浴、敷脐等等,都能够治疗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后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本病发生多少与种族、地区、胎龄、喂养方式有关。如东方人高于西方人,早产儿多于足月儿,母乳喂养儿多于人工喂养儿。
中医称为“胎黄”、“胎疸”,是指以皮肤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经验方
1.消黄汤
[药物组成]茵陈6克,川黄柏6克,山栀子6克,条黄芩6克,川黄连3克,生大黄1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黄。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湿热熏蒸型黄疽。
[用法用量]水煎浓缩至20毫升频服。
2.利胆汤
[药物组成]茵陈6克,蒲公英5克,茯苓5克,郁金3克,天花粉3克,泽泻3克,栀子3克,生甘草1克。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湿热发黄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分3次服。
3.茵陈茅根汤
[药物组成]茵陈6克,白茅根5克,车前草6克。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湿热发黄证。
[用法用量]水煎3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剂。
4.曹颂昭经验方——疏利清化汤
[药物组成]茵陈12克,金钱草15克,焦栀子6克,广郁金6克,赤芍药6克,白芍药6克,醋柴胡5克,鸡内金5克,石打穿l0克,猪苓l0克,茯苓10克。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湿热发黄证。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100~15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剂。
[临床应用]肝大明显者,加丹参、牡丹皮、莪术各10克。
适宜技术
1.外敷法
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15克,杏仁6克,郁金、白茅根、车前子、牡丹皮、巴豆霜各l0克,豆豉20克。共煎汤,用纱布蘸药液热敷。用于湿热内蕴型和气血瘀滞型。
2.灌肠法
茵陈、栀子、大黄、甘草各l0克煎汤,浓煎取汁40毫升,每次2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3.沐浴法
大黄、栀子、黄柏、芒硝各10克。共煎取汁1000毫升,擦洗患儿全身,一日两次,3日一疗程。用于湿热内蕴型。
4.推拿法
方法一:取心俞、膈俞穴,每日两次,一周为一疗程。
方法二:按压胆囊穴,每日两次,每次3分钟。
5.敷脐法
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30克,杏仁6克,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将上药加水共煎汤去渣,用纱布蘸药液热敷脐部,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3日为一疗程。
中医出招治疗新生宝宝的“黄疸”!以上从中医方面更好的介绍如何治疗宝宝黄疸,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一定的帮助!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