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哮喘

小儿哮喘疾病中医治疗方法到底有什么

2016-03-16 寻医问药 A +

小儿哮喘这样的疾病在生活当中困扰着一些孩子,这样的疾病属于慢性疾病,一旦发生康复起来确实是不太容易的,给我们的患者带去了很多危害,对于小儿哮喘疾病我们就要及早做好治疗,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下面小编来讲述小儿哮喘疾病中医治疗方法到底有什么呢!

中医辨证小儿哮喘

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罗氏会约医镜》:“喘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惟呼出一息为快,此肺经邪气实也。……哮者,其症似喘,但不如喘出气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呀者口闭,俱有声音,甚至隔壁亦闻,以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出入有声,此为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

(1)攻邪不忘补虚

对于小儿哮喘治疗的重点是着眼于肺脾肾三脏。临证则分发作期和缓解期而分别施治。有急性发作期,痰气相搏,阻塞气道,肺失肃降而发为哮喘。“急则治其标”,此时治肺攻邪,实为当务之急。其中冷哮,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热哮则宣肺清热,化痰降逆,此易为人所注意。然攻邪虽为主,却非唯一治法,攻邪中辅以扶正,亦常为必不可少之法,此则易为人所忽视。盖哮喘之发病虽因宿痰而起,溯本追源,痰实为津液所生,而津液生于水谷,赖脾气敷布而上输于肺,脾虚不运反积湿成痰,上贮于肺,此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主表卫外,肺为痰困则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袭,此乃本病易为外邪感触而起之根源。所以治疗本病一方面宣肺化痰,降气定喘;另一方面益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扶元固本而令邪不可干。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则外邪痰浊去而正自安;正气复而外邪痰浊毋能再犯,如此则顽病亦可期而愈。若专于攻邪治标,则痰随去而随生,且滥施攻伐,正气内馁,病虽愈亦易遇邪而时时触发,故专于攻邪者往往难以奏效,其道理在于此。

(2)补虚不忘攻邪

对缓解期的治疗,宗“缓则治其本”之意,当以扶正固本为主。可用金水六君煎(二陈汤加熟地、当归)为基础,从肺、脾、肾着眼加减化裁之。本方为张景岳所创,且称之为“治虚痰之喘”的“神剂”,其中二陈理脾,以归、地理肾,此方既降痰祛实邪,又扶元固本,治脾肾虚之喘咳,疗效颇佳。偏于肺脾虚者可加参术之类;偏于肾虚者则加补骨脂、巴戟天、鹿茸之属。同时本病以宿痰内伏病根,哮喘一时平息,而伏痰实未尽去,故在补虚的基础上须继续使用宣肺化痰之品,除二陈之外尚可配伍麻、桂之类,以求祛邪务尽,此补虚不忘攻邪之意,这对巩固疗效,争取痊愈有着重要意义。近代研究发现,哮喘病人缓解期虽无喘,但支气管的有炎症和痉挛,闭合气量增大,故认为扩张支气管药物不宜中断,以求彻底缓解,否定了过去认为哮喘缓解后生理功能即恢复的不恰当看法。

通过小编的讲述之后我们已经了解了小儿哮喘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对于小儿哮喘疾病有着根治的效果,希望患有小儿哮喘疾病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做好积极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千万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才好。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