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在我们的生过中是越来越常见,由于高发的频率也让很多人开始注意这种疾病。因为它的前期很难让人发现,并且在人体的隐藏期很长,就会导致疾病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发展到后期了,就会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另外,还有很多患者不知道要怎样检查自己是否有这种疾病,因此,为了让让大家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下面大家就来看一下下面的文章吧。
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
1、大多数是以出血为明显的症状:不会有显著的肝、脾还有淋巴结肿变化,血小板计<100×109/L,骨髓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寿命缩短,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
2、慢性的病人可以看见血小板形态大并且松散:也会出现染色较浅;以及出血时间延长,凝时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凝血酶原消耗减少,凝血活酶生成不良。血小板极度减少时,由于缺乏血小板第3因子,可致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寿命很短。
3、血小板变少的骨髓象的出现:发生出血很多的人它的可以看到的反应性造血功能就会越旺盛。急性病例巨核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慢性病人巨核细胞多增高。
4、血小板减少检查血象:出血不重者多无红、白细胞的改变,偶见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由于病毒感染所致。
5、巨核细胞分类:原巨核细胞和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成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加,可达80%;而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极少见。为了确诊此病而排除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须进行骨髓检查。
血小板减少症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病毒感染急性期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病毒血症可引起血小板凝集和破坏而数量减少并非免疫机制引起。特点是血小板减少发生在感染初期,减少程度与感染轻重成正比随感染好转而血小板上升。PA-IgG不增高。这些可与ITP鉴别。
2、感染并发DIC所致的血小板减少:也发生在感染急性期出血症状及全身症状均较急性ITP严重,血小板减少进展更快,同时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3P试验阳性等实验室检查异常,可资鉴别。
如何正确诊断血小板减少症。以上就是这方面的主要内容了,希望会对大家的病情有帮助。另外当大家遇到自己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耽误了治病的最佳时期,就会后悔莫及。此外,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配合医生,这样就会很快康复的。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