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高血压

小儿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2016-03-10 网络 A +

导读:原发性高血压是成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病死率高。明却不知婴幼儿甚至新生儿也会罹患此病。

小儿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1)心血管病。患有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的孩子,常有严重的高血压。因为循环功能较差,所以,孩子的个子一般多长不高。

(2)肾脏疾病。如先天性肾脏发育不全,先天性泌尿道畸形,肾动脉狭窄,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等,也多伴血压升高。一般患者早期症状多较轻微,主要表现发育迟缓,面色苍白,消瘦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发生严重肾性高血压。此外,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也常有高血压症状。

(3)内分泌疾病。引起血压增高的内分泌疾病有肾上腺皮质增生、肾脏肿瘤等。临床上常表现患儿发育迟缓、面色绯红、汗毛多而又黑又长,尤其前额和背部更为明显。

(4)维生素D过剩。在儿童生长期,为了预防佝偻病,给孩子补钙时若长期服用维生素D制品,如注射维生素D或口服鱼肝油等,会促使大量钙沉积于肾脏和大血管,引起肾钙化和大血管钙化,也会引起高血压。肾钙化也常影响正常发育,使孩子长不高。

小儿高血压的防治措施

(1)掌握治疗原则:

及早发现儿童高血压,进行早期防治,对其一生健康至关重要。及时治疗发病原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少吃洋快餐和动物脂肪,饮食注意清淡,多参加体力活动或运动,控制体重,不做肥胖儿,纠正迷恋电子游戏的不良习惯等。早发现和积极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绝大多数可以治愈。

(2)定期测量血压:

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因而人们从儿童开始就应加强血管保护,预防粥样斑块形成。国外学者建议从儿童3岁起就开始定期给他们测血压,并且要求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初儿童做起。对有高血压家族史、肾炎病史以及肥胖的4岁以上儿童,若经常诉说头昏、头晕、心慌,家长应提高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测量血压,以争取早期发现问题,予以合理治疗。

(3)定期健康检查:

当孩子血压超过正常时,对孩子定期健康检查相当重要。首先要注意检查有无肾脏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并进一步检查血糖,以区分高血压类型。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原发病,随着原发病的控制,以及饮食和运动措施的配合,多数患儿的血压即可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预后良好。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