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夏季感冒的不关注,夏季儿童感冒用药存在诸多误区。有的家长见到孩子发烧就着急,急于给孩子退烧。
事实上,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相比退热而言,化痰可以作为用药首要考虑的目标。痰液的存在可以刺激粘膜下感受器使咳嗽加重,到达一定数量还可以阻塞呼吸道引起气急、甚至窒息,容易因病原体滋生引起继发性感染,有时还会惹肾炎上身。还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特别对于儿童而言,由于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用药的指导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因而在给药途径上,口服给药是儿童用药的首选途径。羧甲司坦颗粒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祛痰药物,主要作用于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分泌增加,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产生减少,因而使痰的黏稠性降低而易于咳出,减轻气道的痰液阻塞,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起效快,服用4小时后可见明显疗效。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真正作到了合理、安全、经济用药。(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