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手足口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2016-03-10 网络 A +

导读:由于手足口病是消化道传播疾病,今年手足口病流行期恰与汛期重叠,加大了疫情传播风险,家长及托幼机构老师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对5岁以下儿童要格外关注。

手足口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其中5月至7月是第一个大高峰,11月份前后是一个小高峰。”专家指出,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但成人同样可能得病。

专家说,手足口病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通常有3至6天的潜伏期。发热是手足口病患儿常见的首发症状。通常发热1至2天后,患儿口腔粘膜可出现米粒大小的散在疱疹,疼痛明显,然后常变为溃疡;患儿的手掌或足底常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尔也会有疱疹。

“手足口病具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专家提醒说,手足口病在发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因此已经发病的儿童,在发病头几天不应上学或参加其他聚会。

除了通过患者的飞沫进行传播外,手足口病病毒同样可通过被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此外,如果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哪些人群最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我国天津市1983年流行后,散发病例不断,1986年再次发生流行,而且两次均为CoxAl6引起。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