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感冒

中医对小儿感冒的认识

2016-03-10 全球医院网 A +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加之寒暖不能自调,易于感受外邪,常因四时气候骤变二冷热失常,外邪乘虚侵袭,就会发生感冒。

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小儿在这一年龄阶段,机体抵抗力弱,造成了其对感冒的易感性,这是内因;

二是由于养育不当,更加重了易感性。

因此,减少小儿感冒的发生是有可能的,主要应从养育着手,具体来说就是平时不要穿得太厚,遇有气候突变及时增减衣服等。

小儿患了感冒,容易人里化热。中医称小儿为“纯阳之体”。金元医家刘河间在其《河间六书》中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清代名医叶夭士在其所著《幼科要略》中也说:“按被裸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他们均揭示出,在病理情况下,因为机体阳亢阴亏,所以容易从热化火。感冒当然也不例外,往往表现热多于寒。如对咽喉红肿者,即使舌苔薄白而润,也要考虑为风热感冒,纵有寒象,亦以寒包热郁居多,临证应当注意。

小儿感冒最重要的特点是,病情复杂,兼证较多。中医认为,小儿肺常不足,肺失清肃,气机不利,津液凝聚为痰,以致痰阻气逆,此为感冒挟痰,表现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厚腻,脉象浮滑。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节,感冒之后,往往影响运化功能,以致乳食积滞不化,阻滞中焦,此为感冒挟滞,即“挟食感冒”,表现院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数日1次,小便短赤,舌苔薄腻,脉滑矿小儿神气怯弱、筋脉未盛,又因容易发热,若被高热熏灼,容易出现热扰神明、抽痉动风,此为感冒挟惊,表现为惊惕啼叫、卧睡不宁、睡中咬牙,甚至惊厥,舌尖红,脉弦。

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尤其适用于小儿不能服药时。常用药:柴胡、生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石膏、黄柏、黄芩、金银花、连翘等。外寒里热者可加桂枝、细辛;夹湿者可加藿香、佩兰、苍术;夹滞者可加枳实;夹惊者可加钩藤、蝉蜕。药物按小儿口服量,加水浓煎至所需量(30~100mL/次),做保留灌肠,保留20~30min。1日1~2次。(责任编辑:罗燕平)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