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大肠癌

中医治疗大肠癌的方略

2016-03-10 凤凰中医 A +



近些年来大肠癌疾病危害了许许多多的患者,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患者们都希望能够治疗好大肠癌疾病,那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治疗大肠癌的方略:

中医治疗大肠癌的基本原则

大肠癌专家陈涌认为,正气不足,湿毒瘀结为大肠癌的基本病机,其中心环节是湿热,并由湿热进一步演化而为热毒、瘀毒蕴结于肠中,日久形成结块。传统医学认为,早期大肠癌治疗应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基本原则。病至晚期,正虚邪实,当根据患者所表现的不同证候,大肠癌治疗应以补虚为主兼以解毒散结。

·湿热下注

症状:腹部阵痛,便中带血或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或大便干稀不调,肛门灼热,或有发热、恶心、胸闷、口干、小便黄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瘀毒内阻

症状:腹部拒按,或腹内结块,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色紫暗,量多,烦热口渴,面色晦暗,或有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脾肾阳虚

症状:腹痛喜温喜按,或腹内结块,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或见大便带血,面色苍白,少气无力,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苔薄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

·气血两虚

症状:腹痛绵绵,或腹内结块,肛门重坠,大便带血,泄泻,面色苍白,唇甲不华,神疲肢倦,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形瘦纳少,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

·肝肾阴虚

症状:腹痛隐隐,或腹内结块,便秘,大便带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盗汗,遗精,月经不调,形瘦纳差,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

大肠癌专家指出,医师应本着“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在临床广泛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大肠癌。经多年临床实践证实,中医对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的大肠癌患者具有整体治疗效应,在改善症状、减毒增效、有利于劳动力的恢复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提高西医大肠癌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

·术中损伤津液气血,术后又不能食而致阴血大伤者,可用滋养胃阴,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补血汤、八珍汤等加减。

·术后自汗、盗汗明显,西医认为此系植物功能失调所致,中医认为是由于手术造成气虚不复。自汗,即清醒时出汗,是气虚卫气不固;盗汗,即睡眠时悄然汗出,主要由于阴虚为主,根据情况应用益气固表、养阴敛汗中药,很快可以调整。

·术后及晚期大肠癌患者,体力较差,中医常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为主,佐以解毒抗癌。

——补益气血,可选用西洋参、沙参、党参、生地、熟地、黄精、鸡血藤、阿胶、紫河车、大枣、桂圆肉。

——健牌和胃,可选用党参、砂仁、白术、扁豆、陈皮、半夏、获苓、鸡内金、神曲。

——止痛止泻,可选用元胡、木香、砂仁、自苟、意仁、器粟壳、败酱草、乳香、没药等。

·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可选用活血化瘀、利水温阳的汤剂或中成药调理,并配合针灸治疗,有时以针灸治疗为主。

大肠癌治疗的转归预后

大肠癌患者早期以湿热下注之实证为主,病至中晚期及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其证候大多向脾虚血亏的正虚邪衰的方向转化;若用药得当,正气得复,患者可长期生存;若正气不复,邪气渐盛,最终出现正不胜邪、正虚邪陷的局面,并由于气血耗伤,阴阳俱虚,可合并积聚、鼓胀,或出现发热、黄疽、大量便血、昏迷等危重之症,应中西医结合救治。

这就是对于中医治疗大肠癌的方略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上述内容已经有了相应的了解,因此大家可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治疗,此外一旦发现病情加重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避免疾病给身体带来更多的危害。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