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肠癌疾病想必大家应该又不会感到陌生,这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疾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疾病还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那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
提醒大家不要轻视疾病所带来的危害,要尽早预防大肠癌疾病。
大肠癌典型症状:
消瘦(74%)便血(65%)腹痛(65%)粪柱变形变细(63%)腹部压痛(60%)便秘(60%)
早期大肠癌症状不明显,可无症状或仅隐约不适,消化不良,隐血等,随着癌肿进展,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块,肠梗阻以及发热,贫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因肿瘤浸润转移尚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大肠癌依其原发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征象和体征。
1、右半结肠癌
突出症状为腹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右半结肠肠腔宽大,原发癌待发现时常已增大甚大,以溃疡肿块多见,许多患者可于右腹部扪及肿块,除非癌肿直接累及回盲瓣,一般较少出现肠梗阻,由于大便在右半结肠内仍呈半流体稀糊状,因此由大便摩擦癌灶而引起的出血就较少,多数出血是因癌肿坏死溃疡所致,因血液与粪液均匀混合而不易察觉可致长期慢性失血,患者往往因贫血而就医,腹痛亦多见,常为隐痛,多由肿块侵及肠壁所致,癌肿溃疡继发感染可致局部压痛和全身毒血症等。
2、左半结肠癌
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左半结肠腔狭小,原发癌多呈环状浸润生长,易致肠腔缩窄,故便秘多见,随后因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肠蠕动亢进,故在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常两者交替出现,由于大便进入左半结肠渐由糊状变成团状,因而由大便摩擦病灶引起的肉眼便血多见,患者常就医较早,因长期慢性失血所致贫血就不如右半结肠突出,癌肿向肠壁四周浸润致肠腔狭窄引起的肠梗阻多为慢性不完全性,患者常有较长期的大便不畅,阵发性腹痛等,由于梗阻部位较低,呕吐多不明显。
3、直肠癌
突出的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及因晚期癌肿浸润引起的伴发病征,原位癌部位较低,粪块较硬,癌肿易受粪块摩擦而易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与成形粪便不混或附于粪柱表面而误诊痔出血,因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菌痢或肠炎,癌肿环状生长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梗阻症。
如何早期发现:
1、发现上述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2、年龄大于50岁的健康成年人,有条件的应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3、有直(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和腹泻、便秘、便血病史,体检发现血CEA、CA199增高,大便潜血阳性者,应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首选是结肠镜。
4、不能做结肠镜或不愿意做结肠镜的病人,可以选择钡灌肠或CT。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5、高危人群最好一年查一次,息肉病人半年复查一次,异形增生则是三个月一次检查。
这就是对于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因此大家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做好对于疾病的预防,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时,应该及时去往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带来更多的伤害。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