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又名胎疮、胎敛疮。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癣候》称为乳癣,曰:“小儿面上癣,皮如甲错起,干燥,谓之乳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胎敛疮,此证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奶癣。”
奶癣是因风湿热邪浸淫皮肤所致。以哺乳期婴儿头面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湿性或干性皮疹为主要表现的湿疮类疾病。本病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婴儿湿疹。【分类】1渗出型湿疹: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2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诊断依据】1.发病多在出生后1~3个月,肥胖儿多见。一般2岁以内可愈,有的可反复发作,迁延至儿童期或青春期,而成顽疾。2.以头面或身体其他部位反复出现湿性或干性皮疹为主要表现,皮损可呈多形性,痒甚,蔓延成片,或流淌脂水,或结痂脱屑。3.实验室检查:血清IgE升高。血中嗜酸粒细胞数显著增高。(责任编辑:jbwq)